:::

焦點新聞

揭開世界唯一珊瑚金字塔的秘密重建消失中的古文明
Science Advances (科學前緣) 刊登臺大地質系研究團隊頂尖成果

更新日期:104年3月18日

圖1:手持採自勒鹿遺址珊瑚金字塔標本 (右手:微孔珊瑚;右手:腦紋珊瑚) 的地質科學系沈川洲教授。圖2:海邊的珊瑚礁。科斯雷人將潮間帶的團塊與扁平狀珊瑚,例如微孔珊瑚、菊珊瑚與腦紋珊瑚,徒手相傳,搬運到墓地,推砌建造珊瑚金字塔。/p>
                    圖3:(A) 位於赤道太平洋密克羅西尼亞最東邊的科斯雷。(B) 科斯雷與東北角的勒鹿島。(C) 古帝國首都–勒鹿遺址。(D) 珊瑚金字塔群遺址放大圖與本研究的三座珊瑚金字塔(Inol-1、 Bat及 Lūrūn) 的位置。圖4:有睡美人島 (Island of the sleeping lady) 之稱的位於赤道太平洋。圖5:三座平頂式珊瑚金字塔陵墓:(A) Inol-1、(B) Bat及 (C) Lūrūn ,圖片下方為定年後估計的可能建造年代。(D) 珊瑚金字塔形狀與大小,高3-4公尺的平頂上有一下凹長方形地窖,約深1-2公尺。圖中單位為公尺。

手持採自勒鹿遺址珊瑚金字塔標本 (右手:微孔珊瑚;右手:腦紋珊瑚) 的地質科學系沈川洲教授。

海邊的珊瑚礁。科斯雷人將潮間帶的團塊與扁平狀珊瑚,例如微孔珊瑚、菊珊瑚與腦紋珊瑚,徒手相傳,搬運到墓地,推砌建造珊瑚金字塔。/p>

(A) 位於赤道太平洋密克羅西尼亞最東邊的科斯雷。(B) 科斯雷與東北角的勒鹿島。(C) 古帝國首都–勒鹿遺址。(D) 珊瑚金字塔群遺址放大圖與本研究的三座珊瑚金字塔(Inol-1、 Bat及 Lūrūn) 的位置。

有睡美人島 (Island of the sleeping lady) 之稱的位於赤道太平洋。

三座平頂式珊瑚金字塔陵墓:(A) Inol-1、(B) Bat及 (C) Lūrūn ,圖片下方為定年後估計的可能建造年代。(D) 珊瑚金字塔形狀與大小,高3-4公尺的平頂上有一下凹長方形地窖,約深1-2公尺。圖中單位為公尺。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沈川洲教授與澳洲西澳博物館柔依 • 理查茲 (Zoe T. Richards) 博士等研究團隊,利用臺大地質系尖端鈾釷定年技術,解開太平洋島國密克羅西尼亞 (Micronesia) 上所擁有世界唯一的珊瑚金字塔建造年代之謎,並重建其相關古文明歷史。

此項研究於 3 月 13 日於美國科學發展協會下的 「Science Advances (科學前緣)」期刊中發表,沈川洲教授是通訊作者,成果還被美國科學發展協會特別報導。

自從約 6000 年前,地質年代的全新世大暖期後,各地古文明皆有建造金字塔的痕跡,多用以作為統治者的墓穴。金字塔的材料為岩石、磚材或泥塊,而全球唯一例外,位於現今大洋洲密克羅西尼亞最東邊的科斯雷 (Kosrae)(5o18’N, 162o58’E) 之古帝國首都–勒鹿 (Leluh) 遺址,此地發現了至少五座由生物性材料石珊瑚建造而成的金字塔,然而,其建造年代與葬儀使用方式卻始終成謎。

在本研究中,沈教授團隊使用臺大地質系發展的鈾釷定年技術,對其中三座金字塔的石珊瑚進行年齡分析後發現,這些金字塔皆在十四世紀─約六、七百年前建造完成。這項重大的發現推翻了過去科學家們認為建造年代約為三、五百年前的推測,且研究顯示金字塔的建造時間比過去預估的還要早數百年。此外,研究中團隊也發現有一些四千到六千年前的珊瑚化石被使用,否定了當時僅使用活珊瑚建造金字塔的說法。

在有睡美人島 (Island of the sleeping lady) 之稱的科斯雷東北方勒鹿島上的珊瑚金字塔,為邊長 16-22 公尺的四方型底座,高 3-4公尺的平頂陵墓,頂上有一下凹長方形地窖,深 1-2 公尺,邊長 2-4 公尺。由於沒有文字記載,對陵墓的建造過程與使用,僅限於數百年的口耳相傳。

代代相傳的口述歷史是這樣描述的,人們在選定場址與海邊的珊瑚礁之間,排成一條長龍,徒手相傳,用接力的方式將海岸邊的團塊與扁平狀活珊瑚搬運到墓地;於是,金字塔便由超過一萬株、十幾到數十公分大小的石珊瑚推砌而成。

傳說中,國王或皇室去世後,遺體會先安放在珊瑚金字塔平頂上下凹的地窖中數個月,葬禮期間舉行祈福與祭祀,最後將骨頭遺骸遷移下葬於海邊的珊瑚礁中;也就是說,這些珊瑚金字塔是君王去世後的暫時陵寢,與其他文明的永久墓地用途,明顯不同。

自西元 1824 年,西方世界開始接觸科斯雷後,各種觀察推測這些珊瑚金字塔可能分別距今六百年、四百年、或兩百年前的不同時期興建。

然而這些有關珊瑚金字塔的傳聞與葬儀揣測都是真的嗎?

為了釐清這些謎團,重建逐漸被遺忘的古文明,西澳博物館的柔依•理查茲博士於 2012年二月前往勒鹿遺址,在三座金字塔中採集47 個珊瑚化石標本後,隨即寄到台灣大學地質系。台中科博館宮守業研究員,小心地仔細檢查,挑選出保存完好的 24 個標本,隨後由沈川洲教授主持的臺大地質系 HISPEC 實驗室利用高精度鈾釷定年法,測量篩選過的珊瑚化石年齡,結果有驚人發現。

墓地使用的大多數珊瑚年齡,集中在十四、十五世紀;而且三座金字塔的珊瑚年齡分布沒有統計上的差異,所以有同時建造的可能性。三座陵墓最年輕珊瑚標本年齡各別為西元 1311 (±7)、1322 (±5)、與 1388 (±7),顯示這三座陵墓皆在十四世紀內完成,比先期的估計還早數百年。這些陵墓是在古帝國首都–勒鹿,西元 1250 啟用後的約一甲子,第一座珊瑚金字塔便完成,隨後數十年間再完成其他陵墓;而這個發現不支持過去認為金字塔是在幾百年間依序興建的揣測。

前人在其中一個墓地的地窖中,發現一具西元 1800 年中期,約五十歲男子骨骼遺骸,因此猜測此金字塔約於兩百年前建造,但定年結果顯示該陵墓是在更早的十四世紀初完成。我們推測發現的骨骼遺骸可能是最後使用這種葬禮的國王,但儀式還沒有完成,遺骸尚未移往珊瑚礁墓地;此外,本具葬在十四世紀初建造陵墓的十九世紀遺骸,證明了珊瑚金字塔的確被反覆使用,支持珊瑚金字塔是君王去世後暫時陵寢的傳聞。

沈川洲教授表示,研究團隊花了三年時間,解開太平洋上遙遠古王朝的神秘珊瑚金字塔年代以及相關的文明研究,此研究由科技部個人與卓越計畫及臺灣大學的經費支助下完成。此詳細的科研成果請參閱 2015 年 3 月 13 日正式發表於 「Science Advances (科學前緣)」期刊 (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全文 “New precise dates for the ancient and sacred coral pyramidal tombs of Leluh (Kosrae, Micronesia)”, 2015, Vol. 1, doi: 10.1126/sciadv.1400060。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