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關懷社會 理性獨立思考 楊校長頒贈第五屆臺大哲學桂冠獎

更新日期:104年6月11日

圖1:楊泮池校長頒贈第五屆臺大哲學桂冠獎。圖2:第五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參與師生共同合影。圖3:臺大藝術季《藝起同樂》活動中用樂高積木一磚一瓦堆疊起來的「人文大樓」模型,將建案過程的點滴血淚都搬上文學院演講廳的舞臺。

楊泮池校長頒贈第五屆臺大哲學桂冠獎。

第五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參與師生共同合影。

臺大藝術季《藝起同樂》活動中用樂高積木一磚一瓦堆疊起來的「人文大樓」模型,將建案過程的點滴血淚都搬上文學院演講廳的舞臺。

當謊言扭曲了現實,荒謬誕生,真誠不復。失了言的世界或立或廢,我們的家園竟從此淪落荒城。第五屆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頒獎典禮的主題是「荒成」,短短兩字卻包含多重雙關意象,貫串起今年的徵文題目。

曾連續四年參與出題的文學院陳弱水院長指出,桂冠獎依題目雖分為人文、社會、自然與生命教育四種不同的組別,但從去年開始,各組題目皆明顯出現與「社會責任」作連結的趨勢。院長認為,這種趨勢一方面呼應了當前時事,思辯與現實人生並不脫節;另一方面也呼應了哲學系李賢中主任所言,展現出桂冠獎期許多臺大學生關懷社會問題、理性獨立思考的初衷。

今年的題目繼續推動這樣的浪潮,緊密結合社會議題。面對食安問題、伊波拉病毒、愛情中的多元關係以及科學哲學的經典問題,主辦單位極盡心思,在徵稿期間邀請柯文哲市長談「歷史中的個人」、味全李鳳翱董事長演講「由食品履歷談食安與企業誠信之經營」;也邀請陳宏一導演舉辦電影 《相愛的七種設計》 的播映講座,以及舉辦寫作工作坊與各式講座。

各組得獎名單如下

人文組得獎名單:
首獎 胡萬鑑 外文碩四
貳獎 沈 俐 哲學四
叁獎 顏仕宇 人類碩一
佳作 宋曉涵 國企三

社會組得獎名單:
首獎 張瓊月 生傳碩二
貳獎 陳信仲 國發碩一
叁獎 邱怡嘉 法律碩二
佳作 高立桓 電機四
佳作 熊偉均 哲學碩三

自然組得獎名單:
首獎 郭柏辰 醫學三
貳獎 馬英哲 數學三
佳作 李逸翔 醫學二
佳作 龔佑霖 心理四

生命教育組得獎名單:
首獎 張堯程 哲學四
貳獎 懷 顥 醫學三
叁獎 陳俊宇 醫學四
佳作 邱怡嘉 法律碩二

頒獎典禮的現場佈置也十分精緻。因應「荒成」意象,會場前臺垂掛落葉,點綴著枯枝,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講臺上一座「人文大樓」的微縮建築模型、具體而微。臺大藝術季《藝起同樂》活動中用樂高積木一磚一瓦堆疊起來的模型,將建案過程的點滴血淚都搬上文學院演講廳的舞臺。

楊泮池校長在致詞時突然陷入一段不短的沉默。當眾人都在心中捏把冷汗、心想校長是否忘詞之時,才見校長正靜靜凝視著講臺上人文大樓的模型。從左到右,踱步環視的眼中,竟泛閃出瑩瑩淚光,全場就這樣浸沒在一陣無聲的哽咽。當工作人員急忙遞上紙巾時,校長才勉強擠出深長感嘆,他認為,作為一所學校的校長,本不該大小事務都親上前線,只是人文大樓建案實在滋生出太多的荒謬,校長尤其為少數老師的作為感到遺憾,師長本該作為學生的典範,因此他認為自己還是應該為了學生而出面。呼應開幕的歌曲《思慕的人》,以及同步播放由師生製作的人文大樓影片《思慕的樓》,感受得出主辦單位文學院師生對人文大樓共同的渴望。

頒獎典禮的過程包含評審講評與獲獎人的得獎感言。自然組「科學數據與理論下的「真理」是真理嗎?」首獎得主由醫學三的郭柏辰拿下,郭同學很感謝桂冠獎能令他反省一路累積的知識,尤其是曾在愛因斯坦傳記讀到的一段話:「堅信──以一種類似宗教的情感──世界是理性的,或至少是可理解的,是所有人為科學工作的基礎。這是我的上帝觀,也是史賓諾沙的上帝觀。」人文組「三人愛情行不行?」首獎得主是外文碩四的胡萬鑑,他認為思考沒有盡頭,論述得持續進行;唯有藉由思考,我們才不致於在繁瑣的日常庶務中迷失了自己。社會組「論『欺騙』與食安問題」首獎得主是生傳碩二的張瓊月,她表示情緒性的辱罵與抵制行動,並不能杜絕食安問題的發生。透過制度面的檢討反省,我們才能真的對群體議題產生正面影響力。生命教育組「面對伊波拉,個人有沒有義務為群體犧牲?」的首獎得主則是哲學系四年級的張堯程,他認為,正是重大的抉擇時刻才足以界定我們人生的價值,一個追求一己幸福的人也應當願意將社會的幸福納入自己的人生,我們的社會需要這種為所當為、積極奉獻的利他精神。

頒獎典禮致詞全文如下

楊校長:各位貴賓、各位同學大家晚安。這是我第三次來參加桂冠獎,一年比一年辦得更好,很早的時候學生完成作品送了一份給我,我看了非常感動,我也去藝術季,他們放在我們活動中心──校園中很重要的建築物,用手一個一個把它貼上來。提供樂高的公司的人,他們非常 surprise 說學生為什麼做得這麼好,他是不是有一個難度,沒有,學生從他的記憶、照片,一片片把它拼起來。其實是很多人這麼說,這件事校長不需要第一線幫忙,讓我們的同仁、陳院長、我們的總務去做就好,校長不需要跟一個老師這樣。但我是覺得我必須要站出來,那位老師說沒有共識這真的很荒謬,校長站出來表示臺大是有共識的,然後我也覺得很多事情,特別是我們的老師,他比學生不能自省,其實哲學桂冠獎最大的精神是使學生可以針對社會一些重要議題好好自省,但是好像我們老師並不能成為學生的榜樣,這是我很難過的事情。甚至連「不要臉」的批評都出來了,其實我更難過的是我們退休的老師,他用一種傲慢的心態來做這個事情,他跟我講說:「這塊地是最好的地,是大家的。我們要把文學院搬到棒球場,哪一個學校需要養一個棒球場?」我聽了很難過,不知道要怎麼回答,把網球場關起來建人文大樓,把土木系搬走建人文大樓,我那天回去覺得很難過是身為臺大老師,即使退休了,還是應該要做學生榜樣,很多事情講話要負責,不應該講這種事情。這讓我更堅持我必須要跟文學院站在一起,跟同學站在一起,我一定要站出來,謝謝大家。

陳弱水院長:哲學桂冠獎分成四個組,去年每個組的題目都跟社會責任有關,那為什麼明明分四個組,看起來卻都指向一個方向呢?這個最重要因素就是我們楊校長上任,校長上任之後,哲學桂冠獎的主事同仁就跟校長談話,校長一再強調社會責任,校長終究是有影響力的,最後命題下來每個題目都和社會責任有關。不過我在這邊必須說一下,其實並不是委員們迎合校長的心意,而是確實是個人生命與世界非常重要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特別是在臺灣、華人文化圈裡比很多文明來得更嚴重,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十分複雜,無法一言而盡,但從歷史觀點來看,我們漢人社會不僅缺乏 civil society 的傳統,連 communities 的傳統都很弱。

今年的狀況有兩個特點,一是投稿件數比較多,這可能是因為去年很多同學都在盡社會責任,所以沒空去寫跟社會責任有關的論文;第二個特點是今年四個題目中有兩個還是屬於社會責任的範圍,和個人抉擇及社會集體行動密切相關,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我們需要哲學、需要思考,為明天做好準備。

李賢中系主任:人跟其他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人有理性,人會思考,人會用一種理性的態度,這樣的哲學桂冠獎他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推廣,讓全校師生都注意到,我們可以用一種理性的態度來發覺問題,來分析問題,來面對問題,來解決問題。因此哲學思考就是種理性思考,也就是一種理性的態度。看著學生投稿的一篇篇論文,就像和學生面對面深談,這樣的經驗十分難得。這次投稿有個特色,就是大家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注充滿熱忱,而且也嘗試用一種哲學論理、推理的方式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從各個不同角度、觀點、背景因素進行分析說明,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