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除了打掃 服務課還能怎麼做?心理蔬活園經驗分享

更新日期:104年6月11日

圖1:「心理蔬活園」以其專利技術與藝術美感帶領學生以永續生態的理念打造屋頂菜園。

「心理蔬活園」以其專利技術與藝術美感帶領學生以永續生態的理念打造屋頂菜園。

大學服務課的設立是為培養學生服務社群的精神,但服務若沒有帶來自己的成長與樂趣,則熱忱無法持久; 若沒有知識與創意,也無法落實助人或服務的初衷。服務課有沒有可能在服務的同時滋養我們的學生,而不是只是消耗他們的時間?有沒有可能是創造新資源讓社群共享,而不是單純彌補某種缺乏(例如日常清潔人力的缺乏)?這學期台大心理系有一個契機來落實這個想法。我們從心理系的需求開始,嘗試引入外部資源,帶領學生動手改善身邊的環境,既為系上帶來新資源,學生也在過程中獲得提升。

如何讓環境更有人性,以利人際與想法的交流是高創意行業(例如高科技企業或像臺大這樣的教育與研究單位)所應注重的,但心理系一直缺乏師生可以輕鬆分享交流的空間。在這學期的服務課,我們邀請環保藝術家也是本校校友何俊賢博士(海洋工程研究所畢),以其專利技術與藝術美感帶領學生以永續生態的理念打造屋頂菜園--「心理蔬活園」,在空間不足的心理系創造出讓全系師生身心充電,情感交流的綠色空間。

過程中化廢棄物(例如保麗龍箱)為生產工具(種植箱),讓學生從原本無用的東西中發現用處,並在動手實作做的過程中學習解決問題,練習專注、體驗創意與美感,獲得滋養與能量。更在潛移默化中落實環保與農食教育。而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適當的放鬆與放空有助於注意力的恢復以及新點子的產生,位於屋頂的菜園提供了這樣的空間與功能,讓忙碌的心有了沈靜與「重開機」的機會,這也讓學生有機會賦予服務的心理學意義。

心理蔬活園另一個亮點在於動手製作的環保種植箱可在雨天自動儲水,利用毛細管原理使土壤內部維持濕潤,可多天不需澆水。這個小卻關鍵的技術提高了蔬活園的可行性,不但非常適合忙碌的系上師生,也能大幅節省種菜用水,對雨水豐富但水資源匱乏的台灣很有意義。臺大心理蔬活園也成為推廣城市菜園,減少碳足跡的一個示範,深具未來性與教育性。

服務課可以不只有服務的形式,心理蔬活園的打造過程更著重熱情、樂趣或創意等內在經驗或能力的涵養與體驗,這是未來正向力量的根源。(文/連韻文教授)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