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臺大特色課程系列報導─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特色課程:重新定位與設計後的國際企業導論

更新日期:107年8月3日

圖1: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特色課程:重新定位與設計後的國際企業導論圖2: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特色課程:重新定位與設計後的國際企業導論圖3: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特色課程:重新定位與設計後的國際企業導論

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特色課程:重新定位與設計後的國際企業導論

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特色課程:重新定位與設計後的國際企業導論

管理學院國際企業學系特色課程:重新定位與設計後的國際企業導論

國際企業導論是國企系大一同學們的系上必修入門課程,也是同學們進入大二之後專業課程的重要基礎。為配合管院對大一入門課程朝向專題討論課程模式的整體規劃,國際企業學系特別重新定位與設計此入門課程,由獲校級教學傑出獎的李吉仁教授與剛從香港大學禮聘回來的吳政衛副教授,共同重新設計與翻轉此一課程。國際企業導論的新課程著眼於發展國際企業學系大一同學的學習好奇心(Curiosity)、邏輯思辨(Critical thinking)與互動溝通(Communication)的3C能力,並以「全球化」、「市場體制」、「企業運營」與「臺灣產業發展」為議題軸心,搭配「閱讀」、「集體討論」、「行動學習」與「自我探索」等多元學習方法,讓同學們對於生活周遭的商業議題,建立起興趣與分析能力,進而建立對自我發展的信心。

重新設計後的國際企業導論,不再有指定的教科書,也不再以講課作為主要的上課方式,更不以考試為衡量學習效果的工具。在「全球化」、「市場體制」、「企業運營」與「臺灣產業發展」等四大軸心議題下,設定每周課堂上的核心討論問題。同學們在上課前,針對每周的課堂討論問題,除了閱讀指定資料外,還可透過網絡、圖書館的資源,增加對於討論問題相關背景知識的探索與學習,並以小組的方式寫出每周的立場文件(group position paper, GPP)。在課堂中,老師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讓同學們針對課堂討論問題,藉由自己口述以及聽別人敘述的方式,彼此交流對於該議題的差異化觀點,並進行辯證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除了整理歸納同學們的論點外,也會透過議題做進一步深化,激發同學們從觀察到的商業現象中,思辨相關的經濟、管理等學理觀點,以加深其對於相關議題的好奇心。

另外,為強化同學們的專案實作能力,課程專題報告選定臺灣企業具有全球或局部競爭優勢的9大產業,讓同學們分析這些大產業的全球概況,並從而思索臺灣企業在相關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方法上,同學們必須先拆解該產業的上、中、下游價值鏈,找出每一產業鏈環節的全球主要廠商,再運用利潤池(profit pool)的概念分析每一階段的規模與獲利性指標,從而建立出該產業景觀(industry landscape)。然後同學們得推敲產業利潤池分析的合理性,解釋背後的可能成因,以及針對臺灣企業在該產業所處的競爭態勢及未來成長作出建議。在課程專題的期末報告上,每一小組得就自己的產業分析內容進行口頭及書面報告,並由老師們及同學們共同評分及進行問答。藉由這樣的行動學習內容,希望同學們能逐步認識臺灣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及前景,塑造其「立足臺灣,放眼全球」的胸襟。

同時,為了鼓勵同學們思考自己生涯及職涯的可能性,課程也加入「人生設計」工作坊的內容,導入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方法,讓同學們探索自己的特長,並思考如何運用自己的特長,形塑可行的生涯及職涯規劃。而針對尚未發掘出自己特長的同學,則以標竿學習的方式,觸發其勇敢、積極地去檢視及嘗試自身發展的可能性。課程中也邀請到跨國企業的高階經理人到課堂上來分享成為跨國經理人的生涯歷程,除了讓同學認識跨國企業經理的角色與工作內容外,也讓同學藉由與高階經理人的互動詢答,瞭解管理工作以「人本」為核心的價值信念,並思考「管理」的內涵。

在世界、科技變化越來越快下,國際企業學系期望以重新設計後的國際企業導論,作為國際企業學系的旗艦入門課程,翻轉教學與同學學習,以多元創新、全球視野、人文關懷的精神,激發與建立大一同學對商業與管理的興趣,並有效銜接大二以後的管理專業課程,培養學生成為兼具能力及自信的一流管理人才。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