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臺大特色課程系列報導—理學院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IPCS):氣候變遷與人居環境議題實作

更新日期:107年11月2日

圖1:同學舉辦茶鄉小旅行,邀請國外學者訪客一同參加,體驗採茶製茶,學習坪林環境生態與產業的緊密關係。圖2:課程參訪坪林慈心淨源茶廠,由呂廠長親自解說製茶流程,茶廠也提供同學見習製茶的機會。圖3:師生共同討論同學日晷作業,藉以了解坪林當地氣候陽光條件。圖4:探究氣候諺語同學學期成果海報。圖5:同學於坪林舉行期末分享會,邀請當地茶農鄉親參加,與師生共同討論交流,探討氣候變遷對當地的衝擊與影響。圖6:同學在坪林綠光茶園實地了解製茶日光萎淍過程。

同學舉辦茶鄉小旅行,邀請國外學者訪客一同參加,體驗採茶製茶,學習坪林環境生態與產業的緊密關係。

課程參訪坪林慈心淨源茶廠,由呂廠長親自解說製茶流程,茶廠也提供同學見習製茶的機會。

師生共同討論同學日晷作業,藉以了解坪林當地氣候陽光條件。

探究氣候諺語同學學期成果海報。

同學於坪林舉行期末分享會,邀請當地茶農鄉親參加,與師生共同討論交流,探討氣候變遷對當地的衝擊與影響。

同學在坪林綠光茶園實地了解製茶日光萎淍過程。

新近成立的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以下簡稱IPCS)以培養應對氣候議題之跨領域、具整合能力創新人才為目標。結合各領域學者與專家,在教學上引導同學聚焦氣候變遷與人類永續發展的主要議題,同時兼具廣度與深度。增加同學分析環境相關議題時具有多角度的視野與經驗,培養學生探索的興趣與熱忱,養成主動學習、蒐集資料、辯證、分析、使用設備與實作能力,並且在知識的獲取上打破知識分工所產生的偏窄觀點,回復知識原本的整體思考。

以IPCS的開設核心課程「氣候變遷與人居環境議題實作」為例,為了整合跨科際各學科知識與經驗、提昇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多位教師共同組成授課陣容,提出在地實作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課程架構。目標是建立跨領域對話與合作的能力,結合人文主導的實地探訪與科學主導的數據分析,培養學生評估多元觀點的能力,期能提供學生擔任決策所需的問題解決溝通能力。

將牽涉尺度廣大的全球性氣候變遷議題落實到課程,配合在地社區場域進行實務探討,選擇以生態人文豐富的坪林鄉為聚焦跨領域議題的實作案例,同學進入實際場域坪林茶鄉,透過「深入蹲點、多次實察累積、跨領域長期互動、解決問題導向、行動方案」的教學核心,從氣候變遷對地方產業及社區生態可能造成的實際衝擊開始,做為討論與實作課的重點。為求深入理解坪林產業與氣候變遷關係,理解茶農的日常生活作息,課程配合坪林春茶製作,安排同學至坪林進行見習參與24小時的春茶採收及製作。要求學生組成團隊每週至少赴坪林一次,拜訪茶農人文調查探訪、進行環境觀察與量測、收集與分析資料,自主發掘與提出問題,並經由小組構思討論,協力合作發展出可執行的計畫書提案,來解決問題,並以口頭或多媒體等方式呈現研究成果或產品。透過實作課程將各領域的知識、觀點與能力整合在一起。

以106年上學期課程成果為例:經過研究調查後,同學選定以氣候諺語為主題,深入田野收集當地茶農流傳的俗諺,了解釐清其含義與內容,再輔以科學資料分析其背後原理,藉以檢證氣候諺語的真實性與背後的科學原理,其次在未來氣候變遷影響下,同樣氣候諺語是否還能維持原有可驗證的基礎?最後,希望同學發展出新的諺語來協助在地茶農應對未來的變遷。同學也舉辦期末分享會,將收集到的諺語與科學分析整理,回饋給地方民眾,也因貼近茶農真實生活,獲得熱烈迴響。

在知識爆炸年代,單單只給予正確的知識已經無法引發實際的行動,必須透過實際體會問題,才能觸發真正變革。因此,實作課的場域實踐非常關鍵,從對問題有感覺,進而轉為行動,才是未來應對氣候變遷的希望。

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網站查詢:http://www.ipcs.ntu.edu.tw/index.php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