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與教科部國際司司長 來訪臺大
本校生技系潘子明教授基因改造黃豆發酵豆奶調節血脂功效等同於非基改黃豆研究論文榮獲養樂多文教基金會特優論文獎。
圖一 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之增加速度 (資料來源:Clive James, ISAAA, 2012)
圖二 基因改造植物食品之安全性評估流程
圖三 經乳酸益生菌發酵基因改造豆奶對高血脂倉鼠之影響論文
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的種植面積於基因改造作物商業化的 18 年中增加了 100 倍以上,從 1996 年的 170 萬公頃增加到 2013 年的 1.75 億公頃。如果以種植基因改造作物面積增加倍數評量,從1996年到2005年之10年內增加了0.5億公頃,而從2006年到2010年的5年內則從0.5億公頃增加到1.0億公頃,從1.0億公頃增加到1.5億公頃則只花3年,也就是每增加0.5億公頃所花時間由10年縮短為5年,再縮短為3年 (圖一),其增加速率甚為驚人。美國仍是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的領先生產者,種植面積達到 7,010 萬公頃,占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總種植面積的 40%。
基因改造作物所生產之基因改造食品如生產作物能耐旱、耐除草劑、抗蟲,其對環境抗性增加,較容易栽培而可食用部分之組成分不變,被稱為第一代基因改造食品,由於人們食用部分之組成分不變,一般之接受度較高。
作物所生產之基因改造食品如可增加營養成分含量,如維生素A及離胺酸含量;或可減少毒性成分含量,如棉花種子之毒性成分棉酚含量,則被稱為第二代基改食品,因其組成分已改變,應該更嚴格審查。從1996年基因改造食品上市至今尚未滿二十年,其安全性仍須經過嚴格審查才能上市,如此才能使消費民眾吃的安心。
國內基因改造食品之審查
目前國內基因改造食品之管理由衛生福利部負責,管理內容包括:基因改造食品之查驗登記、基因改造食品之安全性評估審查、基因改造食品之市場監測與基因改造食品之標示管理。
基因改造食品之查驗登記乃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二十一條之規定:食品所含之基因改造食品原料非經中央主管機關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並查驗登記發給許可文件,不得供作食品原料。
依據基因改造食品安全評估辦法,其安全性評估首先評估之基本資料包括:基因改造植物之描述、宿主植物及其食物用途、基因提供生物之描述、基因改造方法之描述、基因改造之特徵、安全性評估、抗生素抗性標識基因與其他。
基因改造食品安全評估如新表現物質之毒性評估、新表現蛋白質之過敏誘發性評估等均有極為嚴謹與完整之評估辦法。此部分評估結果如不具潛在毒性物質或過敏原,才會核准。如具有潛在毒性物質或過敏原,則需進行第二階段之評估,包括毒性試驗與過敏原誘發試驗。第二階段評估結果如可以做成判定,在無安全疑慮情形下則予核可,有安全疑慮則予駁回。第二階段評估結果如仍無法判定,則須進入第三階段之全食品動物毒性試驗。如試驗結果為正常則核可,如為異常則予駁回。(圖二)
國內基因改造食品安全審查之因地制宜
目前國內所有核可之基因改造食品均經過以上之嚴格審查。送審資料也因地制宜考量台灣特殊狀況,因台灣地區民眾最常見的過敏為塵螨過敏,記得審查基改黃豆過敏反應時,因廠商送的是美國最常見的花粉過敏資料,審查委員乃將資料退回,直到廠商補上塵螨過敏試驗結果,確認無安全疑慮後才予以核准。審查時全球雖已有十六個國家核准,但因未送台灣最常見之過敏試驗資料之情形下,仍請廠商花費約半年時間,補送資料後才予以核准。
實質等同之觀念應用於基改食品之機能性
在各國審查基因改造食品安全性時,實質等同的觀念為各國分析評估的基本架構,如營養成分基因改造與非基因改造食品是否實質等同。然而對基因改造食品之機能性實質等同之評估,則仍未見有科學研究報告。
本校生化科技系潘子明教授與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主任蔡宗佑副教授,使用市面上消費量最多之黃豆品種,將其基因改造與非基因改造產品在製成豆漿後,接種乳酸菌製成發酵豆奶。先以高膽固醇飲食誘導高膽固醇模式鼠,再餵飼基因改造與非基因改造黃豆製成之豆漿或將豆漿以乳酸菌發酵所得之發酵豆奶八周後,分析實驗鼠血清中之膽固醇及相關之生化指標。
實驗結果發現高膽固醇模式鼠在餵食八周豆漿或乳酸菌發酵豆漿後,血清中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俗稱不好的膽固醇) 基音改造豆漿與非基因改造豆漿相同 (從 154 mg/dL 下降到約 130 mg/dL,下降約15%)、基因改造發酵豆漿與非基因改造發酵豆漿亦相同 (從 154 mg/dL 下降到約 125 mg/dL,下降約18%)。在降膽固醇之功效上,喝基因改造豆漿、非基因改造豆漿;基因改造發酵豆漿、非基因改造發酵豆漿均可顯著降低膽固醇,發酵豆漿之效果高於未發酵豆漿。當然發酵過程乳酸菌可將不易被人體利用之大豆異黃酮改變成較易被吸收之形式,除對調節血脂有所助益外,對骨質保健亦有功效。
高膽固醇模式鼠在餵食八周豆漿或乳酸菌發酵豆漿後,血清之生化指數亦有變化,如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抗氧化相關指數均顯著提高。血管壁堆積之膽固醇斑塊亦顯著減少。
以上研究成果整理成 『Effect of probiotic-fermented,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 milk on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hamsters』 學術論文,發表於 SCI 學術期刊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2014) 47, 1-8。(圖三)
由於基因改造食品之話題備受民眾關注,潘教授與蔡教授之研究成果,對民眾選擇食品能提供學理證據,養樂多文教基金會特別頒給特優論文獎。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