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與教科部國際司司長 來訪臺大
楊泮池校長頒贈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博士名譽理學博士。
楊振寧與小 54 歲的愛妻翁帆連袂出席臺灣大學頒贈名譽理學博士學位盛典。
全場講座精彩,座無虛席。
104 年 3 月 19 日下午 14:30於臺大第二學生活動中心-集思國際會議廳楊泮池校長頒贈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博士名譽理學博士,並於頒獎典禮後,進行科普演講,主題為 「美與物理學」。
楊振寧博士致詞時指出,臺大是國際著名學府,很高興今後能成為校友之一,相信在 21 世紀臺灣大學一定能夠繼續過去的成功教育年輕人的經驗,給下幾代的年輕人帶來很好的、成功的未來。
1957 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楊振寧院士與小 54 歲的愛妻翁帆連袂來到臺灣大學共同出席頒贈名譽理學博士學位盛典,以清晰的語調演講「美與物理學」,並一一回覆臺下近百名師生與媒體之提問。
楊振寧演講中指出,物理學也會發展獨特的研究方向與風格,就像音樂家與畫家風格,如同物理學大師狄拉克 (Dirac)、海森伯 (Heisenberg) 等人之研究著作,各有其實驗、理論等層次之美,亦如建築哥德式教堂的建築,歌頌崇高、靈魂、宗教及終極之美。
有媒體問及兩岸大學生的差異,楊振寧認為,中國至今仍有數億農民,鄉下的小孩考上大學,全村都會慶祝,就像臺灣早期,因此鄉下孩子更努力,而臺灣學生環境改善、接觸較多新的事物,有創新力,但比較起來就沒有中國學生努力。結論是貧困環境會讓年輕人上進,期勉臺灣學生要更加努力。
另外也有同學問到為何大部分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到他所感受的物理、數學之美?他則以階段論說明必須經歷第一階段入門才能邁向第二階段一窺堂奧進入美的境界,例如自然界常見的虹與霓,是水珠對陽光反射角度不同的結果,雖然是大自然產物,但可透過理論計算出虹與霓的角度,這樣的物理科學之美應該有目共睹非常吸引人。
楊振寧 1922 年出生於安徽合肥,從西南聯大研究所畢業後,考取公費赴美留學獲得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進入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因研究表現升任正教授。其研究生涯最受矚目的是在 1956 年與哥倫比亞大學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稱守恆在弱交互作用中不成立的可能性,顛覆既有理論,隔年獲頒諾貝爾殊榮。
不僅為物理與數學開啟歷史新頁,更被 《Physics Teacher》 期刊列為史上最頂尖的 18 位物理學家之一,為華人之光。楊泮池強調,楊振寧在粒子物理、統計物理、凝態物理以及量子場論等多個領域皆有重要成果,對物理貢獻卓著,臺大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實至名歸。
楊校長說明頒授理由如下:
楊振寧教授在粒子物理、統計物理、凝態物理以及量子場論等多個物理領域皆有極為重要之研究成果,例如:
一、提出宇稱守恆在弱交互作用中失效的可能性及如何以實驗來驗證,改變了物理界長久以來的認知,與李政道教授兩人共獲 1957 年諾貝爾物理獎。
二、與密爾斯(Robert Mills)教授建構出具有非阿貝爾規範對稱的量子場論,即「楊–密 (Yang-Mills)規範理論」。二十世紀粒子物理的最高成就—標準模型—正奠基於「楊–密規範理論」之上。
三、為了解決一維量子多體(統計力學)問題,提出了楊–貝克司特 (Yang-Baxter) 方程式」,此方程式在可積系統的研究中居關鍵地位。
四、提出「非對角長程序 (off-diagonal long range order)」的概念,澄清了超流與超導現象的本質。
楊教授卓越的傑出成就,啟發無數的後代物理學家,開創了物理與數學的歷史新頁,對人類文明貢獻極巨。爰依「國立臺灣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實施要點」之規定,頒授名譽理學博士學位。
楊振寧獲頒臺大名譽理學博士致詞:
臺灣大學是臺灣最重要的學府,也是國際上一個有名的學府,從今天開始,我很榮幸也變成這個學校的校友之一,我們從長遠的立場來看一下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會發現農業是差不多一萬年以前,人類所發現新的維持生命的辦法,一萬年就是一百個世紀,可是這一百個世紀裡頭,有九十幾個世紀,人類的平均生產力的增進非常非常之慢,每個世紀平均增長率不到百分之二,可是到了最近三、四個世紀,因為科技的發展,人類平均生產力的增長猛增,尤其是二十世紀,通過生物科技、信息科技……還有很多別的方向的科技,使得人類今天的生產力每年平均要達到2、3﹪,不是一個世紀 2、3﹪,而是每年就可以達到,這就把我們帶到了今天、帶到了 21 世紀,如果從這個立場來看,21 世紀的年輕人是非常幸福的,因為他們洽巧碰到了一個時代,是整個世界在人類的進程上突飛猛進的時代,我相信在 21 世紀臺灣大學一定能夠繼續過去的成功教育年輕人的經驗,給下幾代的年輕人帶來很好的、成功的未來,謝謝。
此影音資料4 月中旬起將於科教中心 (CASE) 平台上公開。目前規劃為:
1. 臺大名譽博士頒授典禮影音
2. 3/17物理系演講影音
3. 3/19 科普講座:美與物理學
4. 楊院士活動花絮
以上4則將公開於 CASE 影音平台 http://case.ntu.edu.tw/CASTUDIO/ 。3/19演講內容文字特稿,將刊於 CASE 讀報 http://case.ntu.edu.tw/blog/ 。待資料全數上線後,會於 CASE電子報 http://epaper.ntu.edu.tw/?p=view&listid=163 製作專題。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