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與教科部國際司司長 來訪臺大
臺大研究團隊所開發之新型人工水晶體,利用氣相合成技術包覆液體製造出一體成形的人工水晶體。此新型水晶體擁有可調節之光學性質以及可主動操控晶體上皮細胞的生長的功能。
全球生物醫學技術在光學以及眼科裝置的成果正日新月異,臺灣在這方面研發亦不落人後。 臺灣大學化工系之研究團隊,已完成開發全球首創的新型人工水晶體,此裝置具備可同時操控光學特性及生物功能性的能力,並在重要光學參數及生物功能之間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可針對特殊白內障病患之用眼需求進行精準設計,可視為突破現有裝置的瓶頸,為新一代人工水晶體以及生醫光學裝置的未來發展提供更適合人性化的解決途徑。參與研究的還包括臺大機械系以及臺大醫院眼科部。
白內障是目前臺灣銀髮族眼科門診就診率排名第一的疾病,常見的治療方式為植入合成的人工水晶體取代病變混濁的水晶體。有鑑於人工水晶體的需求逐年增長,然而現有的產品尚無法臻至完美,其中包括手術後鈣化,裝置錯位,以及二次白內障等問題皆是目前人工水晶體極須克服的挑戰。為此陳賢燁教授率團隊花了2年時間,開發完成全球首創的新型人工水晶體。此新型裝置乃透過化學氣相沉積封裝法,合成一種稱為功能性聚對二甲苯的高分子聚合物並且包覆液體製備出一體成型的模式。此新型裝置同時提供了可調控的光學參數及生物功能性,因應不同患者的需求。
此新型人工水晶體在光學性質方面,擁有高折射率並具備優良的抗紫外線之功能,並可針對同時具有近視的患者提供可調控的光學焦距。在生物功能方面,此新型人工水晶體展現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並且經研究證實可有效減少手術後由裝置引發的鈣沉積,甚至能進一步主動操控水晶體上皮細胞的生長,對於避免由裝置所引起的二次白內障併發症具有重要之功效。
這只是一個開端不是結束,臺大化工系的陳賢燁副教授說;此研發成果已於2015年9月登上美國化學學會知名之材料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且利用相同技術製作出超薄超小可彎曲型,非球面多焦點型,以及多功能藥物釋放載體型的人工水晶體裝置也將會在不久的未來陸續推出。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