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與教科部國際司司長 來訪臺大
BACT國際暑期課程學生團體照。
農場實習。
臺大實驗林場實習。
動物醫院實習生為海龜治療。
生機系實習。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推動農業各相關領域之學術發展及人才培育,並配合國家農業發展需要,致力於農業科技研發、農業環境維護及農業永續發展等範疇。生農學院是個綜合性的大型學院,計有12個學系,4個獨立研究所、1個碩士學位學程、 8個附設單位、10個研究/功能性中心及一個專業學院。各系所可以分類成作物與環境、生物領域、工程領域以及社會科學等四個領域。以下就以學院、四個領域所推動之特色課程,分別介紹之。
生農學院主導之特色課程中,最值得介紹的是「臺灣生物、農業與文化多樣性國際暑期課程」(BACT -- Biodiversity, Agriculture and Culture of Taiwan),本課程為生農學院於2007年開辦至今之國際性暑期課程。由來自世界各地之學生(含本院姊妹學院之學生),一同與本校學生共同參與學習,課程為期一個月。學生除了上課及參訪相關單位、處所之外,並透過外出的兩個禮拜時間認識臺灣各地的生態、生物多樣性、農業、文化、生活等,促進學生間的深層國際交流及文化學習,並透過分組研究來訓練學生的溝通及邏輯思考能力。BACT 是一門兼具教學及育樂之國際化課程,並藉此拓展學生之國際觀、國際交流及認識臺灣。
另外,生農學院為了讓學生放眼國際,學習國外經驗,邀請日本京都大學農學院教師群至本院開授課程,課名為 「以日本觀點概述當代農業議題」 (Current Issue in Agriculture: A Japanese Perspective),課程為期三天,共計18-20小時,採計一個學分。此課程可讓學生能多方認識及學習日本農學領域的不同面相及觀點,同時也藉以比較日本與臺灣在農業研究及發展上異同之處。除了國際課程,生農學院也開授「現代農業體驗」(限生農院學生選修) 及 「田園生活體驗」(供非生農院學生選修) 兩門課成,採倂班授課方式,課程共分為:糧食作物組、花卉組、蔬菜組、禽畜飼養組、農用設施組、作物繁殖組、食品加工組、作物標本園組、農業機械組、產銷組、林業組(實驗林實習)、高冷地園藝組(山地農場實習)、農場經營組、生物環境工程組等14組,幾乎涵蓋生農學院各系的專業領域。藉由課程之安排,讓修課同學瞭解農業生產理念與技術,關懷在地農業、食物里程與農地保育等議題,並融入日常生活,享受樂活農業。此課程也帶給學生不同的農業與田園生活的體驗,並榮登本校學生搶修的熱門課程之一。
作物與環境農藝系所開設的「作物學各論」、「作物學各論實習」為農藝系極具特色的重要課程,此課程內容的主角為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糧食作物及特用作物,而課程目標為使同學瞭解重要的作物起源、分類、國際生產現況、植物性狀、適合栽培之氣候與環境及各作物之栽培技術。實習部分除了於試驗田進行作物栽培及管理、觀察、記錄、調查之外,亦包括作物種子活力檢驗、作物繁殖技術、自交作物雜交育種技術等之實際操作,以為同學未來朝向學術或產業界發展建立紮實的基礎。農化系的「土壤學」課程是極具特色的必修課程,旨在引導同學瞭解土壤及農業生產等主題,並建立一個安全和友善環境,發展健康及永續的高經濟效益農業生產系統,以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農化系是全校唯一開授土壤學的系所,並支援其他系所與永續資源學程的土壤學課程。農化系土壤學研究在台灣及亞洲地區也居於領先地位,主要以土壤調查、土壤污染及土壤化學為核心,因此授課目標強調以改善作物安全與環境問題為主。
森林為最大之陸域生態系,對於人類的生活環境影響甚鉅,鑒於21世紀以來的保育風潮及趨勢,森林生態系的功能將著重在森林與社會、保育、再生資源等議題。因此「森林生態學及實習」是森林系重要特色課程,課程從基礎的物理、生物因子的學習,提供學生有關森林生態學與生態系之基本知識,以了解生態學與森林經營、人類活動間之關係。生農學院附屬實驗林則提供了林場實習最佳之場域,學生經由林場實習課程之實施,實際了解森林之建造、經營、利用及保育功能。除了在專業性課程之教授及實務外,所延伸之通識教育課程亦提供本校極佳的自然保育推廣學習的機會,如「森林生物多樣性概論」及「探索臺灣:自然環境與資源」等通識課程。
園藝暨景觀學系領域寬廣,涵蓋園藝作物生產、園場經營、園藝基礎科學、生物技術、園產品處理及利用、造園景觀等相關課程。「園藝學原理」是基本核心課程,提供園藝植物生長和栽培的科學基礎,整合園藝的原理和技術;並已在『臺大開放式課程』網頁上線。「園藝科學前瞻」提供園藝專業領域最新的研究課題與發展趨勢,包含果樹、蔬菜、花卉及園產品處理加工、生物科技、景觀造園等各領域。「園場操作與經營」於生農學院附屬的山地實驗農場運作的基礎上提供學生實習的機會。「國際景觀專題」講授當代國際景觀重要議題,包括:景觀理論、歷史、規劃與設計、工程科技、維護管理等最新的思潮、方法與執行案例,拓展學生國際景觀專業視野,以培養學生國際化、專業、創新之能力。「園藝療法」本課程講授園藝治療的理論基礎和實務,並已在『臺大開放式課程』網頁上線。「景觀效益分析」、「健康景觀設計及實習」兩個課程以英語授課,並與外國教師合授,促進本校學生與國際學生互動交流。
生物領域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教學內容包括各類微生物如真菌、細菌、病毒及線蟲,兼及植物病理學、植病防治學與應用微生物學等。「真菌學」為必修基礎課程,講授真菌分類系統、構造與特徵、遺傳、應用等;「真菌學實驗」則提供同學以顯微鏡觀察及認識各類真菌的機會,並探討真菌有性生殖的特性,引導學生瞭解真菌生物多樣性及真菌在人類生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植物病理學」與「植物病理學實驗」教導病原微生物如何入侵植物引起病害,以及植物各種防禦機制等。「應用微生物學」內容涵蓋製藥、疫苗、發酵、食品、工業、農業、環保復育、近代生物科技。昆蟲學系課程之規劃,不只強調農業蟲害之防治,同時著重人畜共通的昆蟲媒介害蟲與衛生害蟲,以及有益昆蟲的保護。從基礎課程的「普通昆蟲學」、「昆蟲分類學」、「昆蟲生理學」、「昆蟲病理學」、「昆蟲鑑定」,到應用課程包括「農業藥劑學」、「蟲害管理」、「醫用昆蟲學」、「都市昆蟲學」、「病媒昆蟲學」、「獸醫昆蟲學」、「養蜂學」等。舉例「昆蟲分類學」,安排學生到生農學院的山地農場實習,活動從白天各種方式的採集到夜晚的燈光誘集,進而實際鑑定與動手製作標本,讓學生體驗昆蟲習性與種類的多樣性。植物醫學訓練為一跨領域之學門,如同人類醫學與獸醫醫學,除了室內修課外,亦相當重視現場實習,需有相當時間的實務經驗(實習)經驗,方能站上第一線,走到田間為作物進行診斷鑑定,並開出處方,因此植醫實習課程於植物醫學碩士學位學程扮演相當重要之角色。
動物科學系的教學主軸在培育動物生產產品之開發與動物生技人才,所以課程特色要兼顧動物健康,環境健康,及人類健康。在動物健康之課程包含經濟、實驗及伴侶動物營養,飼養管理,動物福祉等,並有動物個論與實習,課程介紹乳牛、豬與家禽的生理解剖與飼養管理,再加上實際在本校牧場練習操作。牧場實習課程則要求學生於暑期申請到真正的畜牧場實習一個月或二個月,實際操作。動物產品加工學與實習則是另一門重要的課程。也開授實驗動物與伴侶動物課程,前者是介紹動物疾病模式,轉殖基因動物生產人類藥物及再生醫學等相關的實驗動物應用,後者則是因應現代人飼養伴侶動物的需求,講授正確的動物照顧與陪伴的各個面向知識。
獸醫學系教育學生從基礎生物、副臨床醫學到臨床獸醫學,包含了伴侶、經濟、水生與野生動物,從行為、生理、分子醫學、病理診斷、傳染病防治、老年與癌症醫學而至負起公共衛生防禦的責任。大五要求1400小時的動物醫院實習獸醫師訓練,奠定了臺灣獸醫水準的基礎。臺大授予的獸醫學學士(Doctor of Veterinary Medicine, DVM),獲得香港、澳門與馬來西亞之執業認證許可。獸醫學生假期校外實習,除了國內獸醫教育、診療、研究、保育、農場及行政單位外,亦遍及國外相關場所。「關懷生命愛護動物」課程,除了讓學生參與動物保護與學習流浪動物醫療外,更為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懷,融入了一股熱流。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的特色包括小動物、野生動物及大動物臨床醫學教學,臨床所與教學醫院是一體不可分割的,這也是其他獸醫學院系所沒有的特色。專科臨床訓練的內容主要包括基本醫療能力培養與發展特殊專科專長兩階段,受訓者於完成第一階段之基礎醫療能力培訓後須接受評比能力及表現,通過評比者可進入特殊專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訓練。分科住院醫師訓練制度主要目的為使醫療精緻化,配合轉診制度以提供廣大開業獸醫師及動物病患,於最短時間內得到正確的診斷與治療。分子與比較病理研究所的特色課程為獸醫診斷病理學、組織病理診斷學,提供對於獸醫病理以及動物疾病診斷有興趣的研究生修習,是兼顧理論及操作的挑戰性課程。修課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實際操作動物解剖和組織採樣,以及外科樣材。學生須先自行看過病理切片後,再與指導老師進行切片及整個病例的討論,並依上述結果推斷該動物的可能死因或診斷,學生撰寫英文診斷報告經指導老師修改訂正後,提供送檢單位或臨床獸醫師作為未來飼養管理和相關疾病診療之參考。組織病理診斷學則討論國內外病例,以及上述比病所診斷系統的精彩病例。學生須以英文報告其病例,參與診斷教學服務系統的老師們則表達各自的問題及想法。此課程除提供學生認識更多種類及地區的疾病,亦著重對同學的病理診斷及致病機制的思考邏輯訓練。
食品科技研究所以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食品工程、保健營養知識為核心課程。「食品科技研究實驗法」就各個教師的專長,各設計出一個簡短的研究主題,讓碩士班學生在一學期內可以進入個別老師研究群參與兩個研究主題,一學年共可參加四個研究主題,讓學生有機會更廣泛的接觸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與食品加工實驗技巧。在專業課程中將這些基礎的課程加以整合,讓學生有機會藉由觀察多個現象或跨不同領域的知識來推演出不同邏輯思考,食品添加物、食品物理化學、微生物發酵工程的課程就是採用此種課程設計。生物科技研究強調跨領域課程之開設,除生物性跨領域課程以外,亦開設非生物性的跨領域課程,如「前瞻科學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涵蓋領域包括人文、藝術、科學、工程、法律、政治等,藉由開放互動討論,使學生能了解各領域之前瞻性科學,增加跨領域知識的整合能力。
工程領域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乃應用科技工程技術以改善或保護生產、生活及生態環境之專門學科,因此,教學研究涵蓋「生物環境工程」、「生態工程與水土資源」及「生物環境系統與資訊」三大範疇,並為符合未來教學研究發展需求,重整成為兩大領域:永續環境規劃與綠建築設計、水土資源經營與生態工程。課程設計並輔以測量、環境化學、土壤沖蝕力學與流體力學等試驗課程。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的課程主要提供一個具有以工程技術為內涵,並以工程整合技術解決農業及生物應用問題的學習路徑。課程第一階段提供對生物產業應用情境之了解、工程領域必備工程及資訊知識之養成,接續以一系列的機電整合發展所必需的工程核心課程串接,最後再以統整課程作為收尾,其中從情境了解到統整課程,均極為重視融入「動手做」的實習與實踐活動,所以實習與實驗課程相當豐富,充份實踐「做中學」與「學中做」的精神,其中專題研究與學士(論文)專題都極具有特色。
社會科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以傳播科學的理論、策略與方法,幫助促進人類、社會、農業與環境永續發展,專業必修包含農業、永續、行銷與傳播等專業領域基礎課程。提供許多專業特色課程,如「數位媒體科技」、「數位媒體設計」、「應用攝影學」,讓學生結合美學與科技,創作各種媒體作品。又如「故事行銷」、「鄉村農業體驗」、「六級產業體驗」、「創新、創業與營運模式」、「農業電子商務」,皆結合外部組織資源,讓學生參與農業體驗並與各業主直接互動,提出傳播與服務解決方案。「傳播企劃」為統整課程,要求學生整合先前所學,設定傳播對象與目標,最後提出完整的傳播企劃專案,且需將作品投稿參加校外知名之競賽活動。農業經濟學系教學課程領域涵蓋「政策、制度與法規」、「運銷、貿易與消費」、「生產與管理經濟」及「資源與環境經濟」等四大領域。「政策制度與法規」領域教授農業法規、農業政策、農產價格及農業金融、農業發展、組織經濟學、國際貿易專論等課程。「運銷貿易與消費」領域開授:農產運銷學、WTO與台灣農業、水產消費與行銷、農產貿易政策分析等課程。「生產與管理經濟」方面領域:農業生產經濟學、中國大陸農業經濟問題、農企業管理學等課程。「資源與環境經濟」領域開授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農業資源經濟學、全球環境與資源安全、氣候變遷衝擊與因應、土地資源經濟專論、環境評估理論與模型及生物經濟學等課程,這些特色課程足以培養我國農業經濟人才。
綜上,生農學院的特色課程已加以精簡介紹。二十一世紀是生物資源、資訊與生物科技的時代,生農學院在教學之課程規劃與落實方面,秉持理論與應用並重,整合各農學領域,並培養學生國際視野之理念,藉以充份利用台灣的農業、生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性,以培育國家、產業有用之人才。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