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與教科部國際司司長 來訪臺大
EIA 乃扮演「創業孵化器」的角色, 以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學理念,激勵以團隊完成創業行動的學習。
臺大管理學院成立於1987年,在歷任院長的辛勤經營下迅速發展,成立迄今已有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會計學系暨研究所、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資訊管理學系暨研究所等5個系所,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EMBA)、全英文授課之企業管理碩士專班(GMBA)、以及於105學年開始招生的創業創新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iMBA)等三個碩士專班。其中,管院開風氣之先,於1997年率先成立的「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EMBA),已成為臺灣高階管理教育的領頭羊,並且位居亞太地區商管教育之領先地位。EMBA重要教育目標在培養學生思維創意、勇於創新及於創業的能力,推動以學習者為中心之討論式個案教學方法,104學年度更率先新增一門扮演「創業孵化器」角色的特色課程「創業實踐(Entrepreneurship in Action, 以下簡稱EIA)」。
EIA係臺大EMBA 創業創新管理模組下的新增選修課,其主旨在提供同學將創業想法,透過有系統的過程,轉化為創業行動實踐的機會。不同於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其他課程,EIA 乃扮演「創業孵化器」的角色, 以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學理念,激勵以團隊完成創業行動的學習。遵循此目標,此課程建立在「創業與創新管理」必修課的基礎上,大致分為兩階段的孵化學習歷程,一為商業模式的調整(Tuning Business Model),二為商業模式的驗證(Validating Business Model)。
學習方法上,此課程除了主要授課教授群之外,亦將針對隊伍需求,媒合對創業有豐富經驗的業師學長,提供事業轉化的密集輔導;最後,期末將邀請投資人提供評論意見與參與投資的可能,期能激發有效學習與可行的產出。
在進入EIA 課程之前,特別規劃三個課前溝通與學員篩選活動,包括:課程說明會、創業團隊召募及跨院交融會。本課程從16組報名團隊中,挑選出10組創業團隊,每組團隊約為6人。
在學習教材方面,由於創業基本上並無完全可依循的教科書,故此課程無指定相關書籍。但在學習過程中,授課教師會依主題需要提供閱讀文章或相關案例討論,隨堂亦有投影片資料提供;另外,同學尚可從創業者經驗分享、業師輔導、與實作工坊中得到更為豐富的學習知識。
為達到此課程的預期效果,對參與學員有五個重點要求:
參與行動(Take Action)
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是本課程的學習精神與成功關鍵;所以,參與及實踐是修習這門課的基本承諾。積極的參與及實踐包括課堂上討論時精簡表達個人見解,以及面對不同意見時的勇於交換意見,讓大家對一個問題有更深入的瞭解。課堂之外的行動包括市場情報蒐集、與利害相關人溝通協作、概念測試、商業模試驗證等。
獲取市場洞察及轉化問題為商機(Obtain Market Insight & Identify Opportunity)
透過次級資料或實際的田野經驗,訓練創業家的市場洞察力(例如: 挖掘顧客痛點及轉化問題為機會)及商機敏感度(例如: 商機確認、商機發現以及商機創造)。本課程將會介紹幾種市場洞察的方法,例如:觀察法、訪談、日誌、關鍵字、領先者研究等。創業團隊必須進入田野,實際體驗潛在需求,與創業夥伴討論商機的內涵,激發實現商機的想像力,並且進行整體回饋。
商業模式發展與調整 (Business Model Development and Refinement)
依據市場洞察及商機描繪的結果發展商業模式。本課程將會介紹幾種商業模式,團隊必須釐清顧客價值主張、說明顧客獲取的方式、產品/服務規格、資源的整合以及獲利方式,並且進行整體回饋與修正。
商業模式驗證及轉軸(Validation and Pivot)
商業模式驗證的目的在衡量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以及獲得修正商業模式、甚至轉軸的依據。團隊必須針對目標市場客群與生態圈內夥伴,進行產品/服務概念測試、與商業模式驗證,並進行必要調整。
期末成果報告(Final Pitch)
期末各組的創業計畫必須在一群具有不同屬性的投資人面前簡報,簡報結果除了代表重要的學習評價外,更隱含取得投資夥伴的機會。
儘管創業是否成功難以用分數評斷,但此課程仍舊設計幾個評分項目,提供學習者歷經整體過程的總體評價。其中,參與行動部分,除授課教師依據課堂貢獻度給予個人評分,以及小組報告評分外,期末將會進行同儕評價(peer evaluation, PE),綜合幾項評分構成最終參與分數。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