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與教科部國際司司長 來訪臺大
圖片左為郭大維教授,右為林智仁教授。
2016年6月11日,臺大資訊工程系郭大維教授和林智仁教授於美國舊金山雙雙獲頒2015年度的ACM Fellow(ACM 會士),此為計算機協會會員的頂級榮譽,而兩位教授同時榮膺ACM Fellow,更是國內資訊學界的一大盛事!
計算機協會(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簡稱ACM)創立於1947年,是資訊領域最重要的國際組織,擁有超過十萬名從事計算機科學的專業人員。計算機協會於1993年設置了ACM Fellow榮銜,表彰在資訊領域有傑出貢獻的優秀人士。臺大資訊工程系主任趙坤茂教授表示,2015年度全球僅選出42位ACM Fellow,每一位都是專精領域的佼佼者,其中還包括2011年Turing Award(資訊領域之諾貝爾獎)得主Prof. Judea Pearl。此次同時有兩位教授榮膺ACM Fellow,讓人倍感榮耀,全系師生皆與有榮焉。郭大維教授對增進快閃記憶體儲存系統的效能及可靠度之技術獨步全球,而林智仁教授在機器學習和資料探勘之理論與實務上影響深遠。歷年來曾獲此殊榮的華人包括劉炯朗院士(1994)、姚期智院士(1995)及李德財院士(1997)等,而在郭教授和林教授榮膺ACM Fellow之前,國內學者僅任教交大的前科技部政務次長林一平教授(2003)和現任臺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陳銘憲教授(2006)曾獲此殊榮。
郭大維教授於2000年回到母系─臺大資訊系任教,基於臺灣在嵌入式系統與半導體產業的需求,投入嵌入式系統軟體研發工作,尤其在非揮發性記憶體產品之前瞻技術開發,十餘年來始終堅持理論與實務表裡互用,與產業界密切互動,研發可產品化之尖端技術。
郭教授在非揮發性記憶體產品之可靠性 (Reliability)與效能 (Performance) 提升上有非常豐碩的研發成果,其在多通道與多晶片的快閃式記憶體儲存系統的設計,寫入放大問題 (Write Amplification Problem)的解決方案、讀寫型態 (Access Pattern)的捕捉技術、抹去平衡 (Wear Leveling)的可靠度提昇技術等等,為學術界先驅,引領非揮發性記憶體之軟體研發,對儲存與記憶體技術之研究產生深遠影響,參與及見證固態硬碟與記憶卡在市場上的突破與成長。今年郭教授獲頒ACM Fellow,即表彰他於研究上的傑出貢獻。
郭大維教授也以其在嵌入式系統與即時系統的國際影響力,成為ACM Transactions on Cyber-Physical Systems之創建總編輯 (Founding Editor-in-Chief),並擔任ACM SIGAPP的副主席,帶領與推動國際學術事務與研發工作。系統軟體研發是非常實務導向的研究工作,於產業界有高度需求,但也是多數研究人員認為論文發表不易,且學生學習門檻太高的領域。所幸在臺大追求卓越的校風下,輔以資訊系、網媒所提供的頂尖研究環境,使教授與學生得以發展無限可能,也讓此開創性的研究得以實現。這些披荊斬棘的研發過程帶給師生成長與實現自我的機會,也對國家社會做出具體貢獻。
林智仁教授於1998年完成博士學業後,即加入臺大資訊系開始其教學研究生涯,是臺大資訊系第一位助理教授。林教授的研究領域是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並包含了數據科學 (data science)的相關應用。
林教授是在加入資訊系後才開始進入機器學習領域,當時仍是個待開發且未受到重視的研究主題。林教授發現對於不熟悉機器學習技術的使用者,他們非常需要容易使用的軟體來做數據的分析與預測,他因此決定投入機器學習軟體的開發與研究。
最初幾年研究並未有立即的成果,但幸運的是在資訊系開放自由的學術風氣下,新進同仁可自由發揮而不受限。林教授帶領了一群優秀而有創造力的學生共同從事研究工作,其中許多是完全未有研究經驗的大學部學生。而這些學生現在多已是大數據 (big data)研究領域的新星。
近年來伴隨著人工智慧的應用日益普及,機器學習也成為熱門的研究領域。而經過多年的努力他與學生開發的機器學習軟體已被學術界及產業界廣泛的使用。林教授最具代表性的軟體LIBSVM全球已有近百萬次下載,且被超過27,000篇的論文所引用(根據Google Scholar至2016年6月之統計)。在臺灣所完成的計算機科學研究中,這極可能是至目前為止被引用最多的研究成果。這些卓越的研究表現,讓林教授獲得ACM的肯定。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