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MOOC創新教學 讓學習換位思考

更新日期:106年2月17日

圖1:大合照

大合照

MOOC 製作的關鍵角色之一:教學設計

如果說,製作一門 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線上課程的最大理想和目的是「在網路世界建立一個虛擬的教學課堂」,那麼一門富有教學原味的 MOOC ,在製作過程裡,除了設有系統化的課程製作的流程控管和營運系統外,也須投入不同背景領域、專長的人一起合作——「將教學內容影像化的錄製工程,將學習內容建置於系統化的學習平台,課程推廣與學習者資訊交流」等等工作項目與製作技術。此外,MOOC 課程最核心關鍵的,還是源自教師團隊的教學知能及知識內容資產的貢獻。

而在製課過程裡,又如何順利協助善於實體課堂教學的教師們,能有效地轉化教學概念而投入線上課程的製作工作中呢?為此,MOOC 製作團隊裡就設有「教學設計小組」,從教學內容的規劃階段開始,幫助教師探勘國際大學間相近學科領域且獲得學習者好評的課程、分享值得參考的同儕互動活動的設計案例。同時,協助教師建立線上教育的設計方法及概念,使他們嘗試地瞭解與適應數位學習環境的特性概念。

MOOC Explorer Studio:創新教學種子培養計劃

然而,順應臺大 MOOCs 的發展計畫,近年來拓展製作各種學科領域的 MOOCs 以及依據學習需求,不定期地增補、修整或重新設計 MOOCs 教學材料,活絡學習互動經營,希望保持促進學習動機與成效。因此在這教學小組成立的同時,於 2014年9月推動創新教學種子培養計劃 ——「MOOC Explorer Studio 」。凝聚臺大校園裡最可貴的 TA 資源,組織一支學生實習團隊的主要目的,是連結不同學科領域、對教學有熱忱且深厚興趣的同學一起投入 MOOCs 製作,使其成為探勘未來教學人才的培養皿,打造一個創新能量聚集與交流的基地。

以「MOOC Explorer」為名,就是希望能觸發「因教學興趣」而進駐種子團隊的每一位同學,以「做一個探索者」為起點,啟發「好學、助人、實驗」精神,參與培訓研習並通過結業認證。正式加入組織後,將 MOOCs、Flipped Learning 這些富有教學實驗與創新空間的教學形式,設為探勘的主要路徑,一起參與 MOOCs 製作的核心組織,從旁觀摩、實境瞭解 MOOCs 的實務歷程,當中所遇到的種種教學疑難與學習需求。因有了上述經驗過程,而後透過「合作體驗」去發揮學習觀察的分析經驗,深入教與學的同理研究,為下一堂課拋出可測量、可應用的教學模組和學習方案。

教學培訓的關鍵要點:內功的養練優於方法技巧

回溯「MOOC Explorer Studio 」招募人才過程,「培訓研習」是創新教學種子計畫重要項目之一,培養這些富有教學熱忱及想法的同學,能夠深入地了解「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是一個專業課題,遠比想像中更深,涉及面更廣。在培訓系統中構築「課程地圖」包含有 MOOCs 教學設計系統、線上學習的互動活動設計、同儕互評、以學習者(使用者)為中心的「同理心演練」、MOOCs實務工作的「解決問題」課,以及最後一堂實作課也是整個培訓研習的關鍵目標「製作一堂 MINI MOOC:如果換我來教看看」。我們期許每位學員是內功的養成和訓練,例如未來教育走向創新變革的價值觀、思考問題的事解、解決問題的正念態度與同理心,而不是只單習得方法流程和工具的「招式」而已。我們相信唯有這樣的培訓理念,未來才能培養出一個對教學創新領域有真正的能力與視野的人才。

讓學習者換位思考:做一堂 MINI MOOC

所以,在創新教學種子的培訓計劃中的最後一哩路:「換位思考:做一堂 MINI MOOC」,目標是讓每一學員能夠將所學應用於未來實際的實習工作上,以設身處地的態度去協助第一線製課的教師們,協助教師適應線上課程製作過程和一起與教師去找尋問題解決的參考方向。在這堂實作裡,帶領員引導學員作「換位思考」,嘗試以教學者角度出發,設計一堂具有線上學習標準規格的 MINI MOOC 。這一份教學提案,從「課堂的知識點地圖建構開始、轉化教學內容為影片腳本、設計一份促進學習者互動的學習活動內容,到最後一關卡是反思紀錄下整個製作過程所遭遇的到困難與問題解決的歷程」,這才稱得上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提案。

培訓研習結束前的結業發表,收到超出預期的 MINI MOOCs 提案構想和 作品模型。每件提案內容裡,不僅對於教學主題投注了高度的問題挖掘能力及解決方案,同時在教學腳本的規劃也富有新意。嘗試轉換學習者與教學者的觀看角度,挖掘過去在學習上所遇到的疑難問題或深印人心的教學範例,又融入培訓課程裡教授的教學設計工具,融會貫通地為自己設計出一門迷你版的 MOOC。

WHY MOOC 教案設計成果展:用提問和觀者對話

因為這群認真又創意的學員發表出可貴的成果,這也肯定了這培訓計畫的宗旨。所以繼續鼓勵這群培訓學員,將 MINI MOOCs 的提案構想,往前邁進一步,去實作出一堂真正的線上課堂吧,於是「 MINI MOOCs 教案設計成果展」由此而生。

將策劃展覽的意念視為「一份初心」,支持這些培訓學員以學習者經驗出發,運用所習的教學知能,嘗試發揮「教與學是有可能重新被定義與設計的開放價值和可能性」,讓新一代學習者對教學有不一樣的期待和想像。展覽製作過程,同儕間經歷創造、合作學習、反覆演練。最終,提煉出的作品們於 2016 年度 12 月份的最後一週在校總區的博雅教學館一樓正式展出。

教案設計成果展的主題為「WHY MOOC ?」,直接地將 MOOCs 實務工作的思考本質提到展覽平台上,用提問和觀者對話。「WHY :為什麼要將知識課堂搬上網路世界」,「WHAT: 它引起了什麼樣的影響?」,「HOW:又是如何學習這些線上資源呢?」

兩道展覽光譜:學習問題的發現解決、以及 MOOCs 學習推廣

在策展企畫中,依慣採取「觀者(使用者)為中心」,以光譜為策展設計,發展兩個觀賞交案作品的路徑:「學習問題的發現解決」和「MOOCs 的學習資源推廣」。

單元一:「學習問題的發現解決」。MOOCs 的每一個環節往往都是為了解決現存教學上某些問題而特別設計出來,例如個體學習進度差異、專注力、新世代的學習環境等等。反過來說,我們很容易利用虛擬平台的穩定性——幾近完美的執行課程設計者設想好的教案——大膽實驗、安插創意於其中,並以有效的學習數據檢驗其成果。

單元二:「MOOCs 的學習資源推廣」。線上如此多資源,為何選擇 MOOCs 作為傳遞的載體?MOOCs 與其他媒介相比,又有何種限制或優勢?再者,MOOCs 資訊穿透和推廣的力道,即是其另一大特點。同樣是完整包含內容與檢測機制的一堂課,透過網路可觸及的學習者,不限時間與地點,是實體教室中難以望其項背的。從開課者的角度,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想表達的事物和理念傳遞出去、永久存在;而從學習者的觀點,可以透過虛擬的平台,與全世界的人一起學習交流,或觸及平常生活中無法獲得的知識內容。

展覽座談會:交流傾聽「不一樣的聲音」

為期一週的成果展,約創下約近一兩千人的瀏覽人次。此外,於開展首日舉辦一場小型的座談會,讓成果作品的作者們和與會的師生有面對面的交流時間。為了能充分達到交流與聆聽,座談會的形式也特別規劃,上半場以世界咖啡館的形式進行,每一桌的主題都是各個作品為主題,以該作品人擔任桌長,為參與者進行作品解說並帶領主題討論 。而下半場時間則是邀請一位涉略線上教學的高中實習教師、本次成果作品之一的作者、一位 MOOCs 製作團隊的教學設計師一起帶著大家做「議題性對談」,例如:「教師如何運用 MOOCs 線上資源來作為實體課堂的補助教材」、「學習者如何有效地運用 MOOCs 線上資源做個別化學習 」,又或是「學習者在運用 MOOCs 線上學習平台時,能否透過主題興趣選單等功能的課程搜尋引擎,去製作出一份客製化的學習路徑」等。

當天整場交流對話中,不管是發表者或是與會的師生們,交談聲此起彼落,專注而毫無冷場,想法交流過程獲取許多「不一樣的聲音」。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位陸生表達了他對這次展覽的肯定:「在我的學習歷程中,從沒有親眼見過讓學生來設計一堂課程內容,更何況是做現下最潮流的 MOOCs 課程。而且現場的作品們的完成度相當高,令人不思議也驚艷」!

總結:讓「教學設計的實驗精神」,成為 MOOCs 未來學習的靈魂角色

「教案設計成果展」也是為一種實驗精神的「起點」,如果真的能夠幫助其他人成為真正有內功的教學設計思考實踐者,或是幫助觀者開啟不同學習動機的摸索,那麼未來影響是值得期待的。

教學的翻新與前進不在一夕之間,而課堂裡教學互動的改變也不是。期許「MOOC Explorer Studio」這創造基地,保持動力著「持續探索未來教與學的各種可能性」,並將它化做任何合適形式的具體展現。然而,每一屆的培訓與實習人才梯隊也呈現不同的面容,但必有核心的基因代代存續,而這樣的基因慢慢的成長與散播,記憶在每一位培訓學員的實務工作過程裡,同時不斷蛻變創形。於是,真正的教學價值才能夠在不同的教學互動與人才培養的文化底蘊之上恣意新生,讓「教與學」的發展確實回應自身的精神本質。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