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與教科部國際司司長 來訪臺大
第一屆臺大公衛學院李淑玉教授獎學金「偏遠社區研究與經營優良計畫」2017入選團隊與師長合照
「麥寮鄉學校之環境意識與健康促進教育需求與策略調查」之計畫封面
「麥寮鄉學校之環境意識與健康促進教育需求與策略調查」之部分內容
「移工庇護中心飲食健康促進計畫」之計畫封面
「移工庇護中心飲食健康促進計畫」之部分內容
「移工的心故鄉-外籍移工與社區居民互動之建構」之計畫封面
「移工的心故鄉-外籍移工與社區居民互動之建構」之計畫封面
第一屆臺大公衛學院李淑玉教授獎學金「偏遠社區研究與經營優良計畫」,於2017年3月10日經第297次主管會報審查,選出三個優秀計畫案,各獲得1萬至5萬不等的獎學金。本院並於3月29日舉辦口頭報告,讓三組入選團隊互相觀摩學習。審查委員為追蹤各計畫執行狀況,要求入選團隊繳交期中書面報告。此三項計畫案預計於今年年底陸續完成期末報告。
李淑玉教授獎學金「偏遠社區研究與經營優良計畫」是一種不同於一般由教師主導的研究或是教學型態,而是由學生主動提出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對偏鄉或弱勢群體的關懷創新構想,寫出計畫書,依據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偏鄉社區營造優良計畫甄選辦法,經本院主管會報審核通過,獲選優秀計畫之團隊將可獲頒奬學金,用於推動實際方案。
2017年本院審查通過3個計畫,以及得獎團隊成員,分列於下:
麥寮鄉學校之環境意識與健康促進教育需求與策略調查,計畫成員:張耀吉、陳怡君、何思凱、林倩宇、邱冠智
提案描述:在偏遠社區健康促進的課程中了解社區運作是動態的變化,事情是持續在發生會隨時發生變化,一定要接觸當地的人,並帶者很多的觀點去觀察與傾聽,熱心的溝通。重點是找出造成健康不平等的<社會決定因子>在著手進行改善。社會決定因子>
經由本組實際進行兩次田野調查發現,麥寮地區學校主管對六輕污染議題態度有趨於保守傾向,發現各校也都有獲得六輕相關補助和人力上的協助,所以對於學校健康促進議題多半探討學童視力保健或口腔衛生等個人衛生教育工作;另外與當地六輕團體訪談發現,長期投入反六輕運動人力資源逐漸凋零,各團體目標與方向上也未逕相同,感受到六輕近年來敦親睦鄰成效發揮,各團體也逐漸分化。
環境與健康問題影響是長期,如何建立正確知識與觀念,讓當地學校學生可以透過有效的學習,知道環境與健康的關係,知道環境影響健康的嚴重性,並可正確解讀外界討論的相關資訊,期待學生可以自我保護之外,也可影響親友對於環境與健康問題的認知。
希望透過此次調查目的,其一是了解目前各年級學生對環境相關健康問題的認知程度與教學需求,希望做為未來設計課程或教具之參考之依據;其二是了解學校健康方面之教師,有哪些適合教學策略可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以達到可正確理解相關資訊的能力。
移工庇護中心飲食健康促進計畫,計畫成員:蘇紫嫣 、藍怡雯 、Russell Shean
源起與構想主題:桃園縣群眾服務協會(SPA)承攬政府業務,協助並庇護全臺各地的外籍移工,而位於新北市鶯歌區之庇護中心一館,主要是庇護菲律賓籍移工。這些接受庇護中心庇護的移工(以下簡稱房客)除因勞資雙方爭議、雇主強迫從事許可外或超時過勞工作外,部分甚至遭受雇主及仲介的惡意傷害或虐待,而向各地勞工局申訴,並且在等待轉換雇主的期間,暫時棲身於此。
庇護中心房客們的一天三餐,多是以輪班採買食材與烹煮的方式完成,然而由於文化差異,房客對於部分臺灣特有食材不甚熟悉,採買食材與調味料時常以東南亞商店所販售的家鄉口味為主,選擇營養健康食材的機會也因而限縮;而在烹煮方式的選擇以及攝取營養素方面,部分房客或也缺乏足夠的健康識能。
另一方面,庇護中心座落於近鶯歌火車站的住宅區,房客們平時卻因語言的隔閡,極少有機會與當地社區的居民互動。我們也期待透過日常中文會話的訓練,輔以到庇護中心附近菜市場採買食材的實地演練機會,鼓勵房客們能夠走出庇護中心內的舒適圈,並促成其與社區居民間的良性互動。
移工的心故鄉-外籍移工與社區居民互動之建構,計畫成員:陳叙良、張心潔、陳凱翔、吳志寧
計畫構想源起:外籍移工目前在臺灣的人數已達到六十萬(勞動部 105.12),也就是說每四十個臺灣人裡,就會有一個移工。大量研究指出,當個體遷移到與原先熟悉之社經地位、語言、文化、政治、宗教皆不相同的環境,容易產生適應困難,並對其身心狀態與生活品質造成負面影響。國人對於外籍移工重視的仍以組織管理、傳染病或職業災害的防治為主,僅有少數研究調查外籍勞工的社會關係與健康狀態之關聯性。勞動者的健康是勞動人權重要的一環,外籍移工的健康問題不能僅立基於防疫需要與管理成效,也不能過度偏重於醫療的觀點,而輕忽了健康問題背後的社會脈絡以及移工社群的健康需求。外籍移工在臺灣生活與工作所面臨的壓力與困難,若能建立並執行良好的生活型態,透過增強外籍移工的社會支持,其健康是可以提升的。因此,希望藉由研究這個主題,促進在臺移工社會之共融可能性,期待未來增進外籍移工之生活滿意度及增進其健康。
學生陳叙良目前有參加One-Forty(社團法人臺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的活動,此組織為關注東南亞移工議題的創新非營利組織,One-Forty 致力於東南亞移工的教育,讓他們透過在臺工作期間,提供線上線下的學習社群,讓移工了解自身權益、習得第二外語、學習商業知識與財務規劃等技能,並釐清個人未來目標。旨在透過教育翻轉移工自身的命運,重新開創人生的另一種可能。One-Forty 也會在週末辦活動,建立臺灣人與東南亞移工友善的交流場域,開啟雙方的對話,認識東南亞最真實的樣貌,也建立實質友善的臺灣社會。
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遇到有些移工是從基隆、桃園,甚至是遠到南投的移工會來參與,One-Forty 的理念,目前在移工社群已是被廣為宣傳,但因為One-Forty 的活動目前只利用假日在臺北舉行,有許多移工是排班制,並不一定每個移工的時間都能夠參與One-Forty 的課程、活動,另外還有地理的限制,有個移工會因為要花許久的通車時間才能到臺北參加活動而怯步,更不用說交通所需的金錢花費。
另外一方面,在臺灣的一些偏鄉地區,移工已經是重要的人口組成,例如宜蘭縣南方澳,基本上有許多基層漁工是外籍移工,或是在年輕人口嚴重外移的鄉鎮,是外移移工在照顧老年人,而這些移工,可能除了基本生活,還是有其他相關的需求(例如:學習商業課程),但是並沒有相關管道可以獲得。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