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與教科部國際司司長 來訪臺大
史美瑤博士說明逆向課程設計 (backward design) 之概念
Cheelan 和與會教師即時互動問答
史美瑤博士於理工電資分組實作說明傳接球活動意涵
Cheelan 於生農醫學分組解釋 graphic syllabus 實際操作
綜合座談提問與兩位講者回答
綜合座談與會者與兩位講者合照
炎炎夏日,大學生準備享受暑假的時刻,老師們的學習課程才正要展開,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於 6 月 26 日舉辦「學習者中心的課程設計」工作坊,由兩位美國知名的教學發展專家開講,以課程設計如何能激發學生深化學習、強化批判思考與創意地解決問題之能力養成為主要軸心,帶領 70 多位各領域教師一同反思以學習者為中心 (learner-centered) 的本位思維。
第一位講者為美國麻薩諸塞大學安姆赫斯特分校教學卓越與教師發展學院 (Institute for Teaching Excellence & Faculty Development) 副主任史美瑤博士,史博士從深化學習的角度為出發點,提出今日學生普遍存在的淺層學習問題,問題癥結在於課程所學沒有轉化成長期記憶,並特別強調 study 與 learning 的不同之處,教師應以培養學生「問問題」而非「回答問題」的能力為課程目標。演講最後帶出「逆向課程設計 (backward design)」思維,建議教師在該堂課程開始教學的第一秒開始,就要想到該堂課程結束時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並在課程中引導學生具備反思性學習 (reflective learning),使學生能夠解釋自己學習的過程與結果。
第二場講者為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創新教學與學習中心 (Center for Innovation in Teaching & Learning) 資深教育專家 Cheelan Bo-Linn,演講以應用探究取向之教學模式 (inquiry-based instructional model) 開講,建議教師教授課程時依循布魯姆分類學 (Bloom’s taxonomy) 帶領學生從低往高階層思考,並運用歸納推理 (inductive reasoning) 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對學習課題產生自主性的提問,以加強探究取向之教學模式,同時亦讓教師們了解學生本為初學者 (novice problem-solver) 角色,唯有藉由教師 (expert problem-solver) 的帶領學生方能達到下意識的能力養成 (unconscious competence)。為協助老師們體驗課程設計,Bo-Linn 女士以 TAPPS (Think Aloud Pair Problem-Solving) 的形式讓教師們體驗兩兩解決講義中問題的實際操作,並強調學生須被培養質疑 (wonder) 與發想 (ideate) 的自主能力,最後以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的概念勉勵各位與會教師並一同宣誓創新下學期自身課程設計。
有別於傳統研習活動的聽講模式,這次教學發展中心在下午增加了分組交流討論的實作場次,將與會教師依人文社科管理、理工電資與生農醫學等專業領域分為三組,分別由臺灣大學師培中心王秀槐教授、史美瑤博士與 Cheelan Bo-Linn 女士擔任該小組的引領者。史博士在理工電資小組中以傳接球活動開頭,解釋教師引導學生建立有用意 (intentional) 與留心 (mindful) 學習模式,隨後依循 Fink 與 Bloom 的理論基礎引導與會老師們對於自己的課程目標與大綱進行反思,並以逆向課程設計為討論基礎,讓與會老師們主動分享自己的課程設計經驗。Bo-Linn 女士在生農醫學小組中介紹 graphic syllabus 在教學核心主題呈現上的深刻印象魅力,分享課綱圖的表達能夠幫助學生對於課程學習核心的掌握更加快速,並一一引導每位與會教師嘗試畫出自己一門課程之課綱圖並和組員分享。同時依據逆向課程設計的架構來練習如何擬出學習目標、評量方式和教學活動能相互呼應的課程設計。王教授以海報分享呈現方式帶領人文社科管理領域,從課程目標、大綱與設計方面進行討論,並將小組的討論重點記錄於海報中並在最後座談階段由二位代表老師分享課程設計創新之內容。
本次工作坊以高度互動與分組實作的操作模式成功地提供與會教師們一個新的向度來檢視自身的課程設計,並實際練習以學習者中心理念規劃課程目標、評量作業與教學方法相呼應的課程大綱設計方式,期待能協助教師們日後的課程開授都更能展現出具體達成學習目標的有效教學。
(文/林易辰 影像/林易均)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