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與教科部國際司司長 來訪臺大
同學合作完成膠合組裝
2018年暑期木工藝課程修課同學與老師於懷德居合影
以手刨刀修飾椅凳
同學於自己工作桌上完成砂磨
操作圓鋸機等機械工具
夏日的艷陽穿過樹林,太陽的腳印在一張張凳子上斑駁搖曳。已經是創新設計學院「木工藝課程」第六天的午後,木工廠裡也已塵埃落定。來自不同科系的18位同學,或高舉或擁載著一週以來的心血之作,內心有說不出的滿足。
每天早上從公館出發,20人小巴士翻過高速公路,搖搖晃晃地駛上林口山徑,來到隱秘於森林間的木工私塾「懷德居」。早在懷德居傢俱知識館創立後,林東陽教授與身懷絕技的木工職人已默默耕耘了十多年。慕名前往拜師學藝的人潮擴及海內外。已與木工藝背離的我們,有幸獨享一週的專屬課程,在靜謐的樹林與山谷間,全神貫注地「享受」由木工藝帶來的實作精神。
有同學說「我喜歡好好地做完一件事!」的確,從毛料開始,必須一步步將椅面、椅腳、橫槓處理完善。不偏不倚,不偷工減料,一張椅凳才會出現。在一開始的「整裡」木材上,就至少使用了手刨、平刨、圓鋸三種機具。不僅是同學們初次嘗試大型機械,也在這簡單的步驟中,汲取前人的使用經驗,開始思考每個動作間的連結。比如說,在整理木材時,確立平整基準面是第一步;一但確立了,就可以逐一整理「直角」,「高度」、「寬度」。緊接著,「拼裝組合」,操作鑽床以榫接方式膠合椅板。稍有不慎,左右顛倒,就無法密合了。而在「鑽孔」組裝椅腳時,輔助工具尤為重要。機械的操作雖是固定,但善用輔助工具即能創造更多變化,也能讓操作上安全無虞。
幾天下來,操作修邊機、帶鋸機、砂輪機、圓鋸機、鑽床等機械後,發揮創意和考驗耐心的「整形」工作開始了!每個人拿到同樣的材料卻可以發揮不同的創意,隨著設計的不同也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在純手工的刨刀整容下,原先菱角分明的椅板逐漸出現圓滑的曲線。而有些同學巧思獨具,設計凹槽、緩坡等,則需要另闢鑿刀、銼刀等。已習慣久坐書桌前的大學生不下半日,各個面露疲態,意興闌珊。使用刨刀的姿勢遂變成左右滑動,老師直笑說:「你們是在開小火車嗎?」
進入砂磨階段後更是「磨人」,所幸中途在膠合椅腳的緊張感觸發了團隊合作精神,原本互不熟識的同學瞬間變成了最佳隊友,協力完成上膠、接合、上夾具等緊密工序。在最終表面處理階段也讓同學大開眼界,細砂磨的工法讓表面粗燥的毛細纖維消失殆盡,同學直呼:「我沒有想到可以這麼細緻!」老師們也特地為同學們介紹不同塗裝處理效果,同學可依自己喜好選擇皂水塗裝或木蠟油處理。
當一張張椅凳完成,彷彿也完成了對自己的挑戰,有同學分享:一開始根本不想處理椅背,覺得看不到摸不到的地方不加工也無所謂。但反醒了只想做表面功夫的心裏後,下定決心按部就班完成,實屬這次木工藝課程最大突破!
一直以來,創新設計學院鼓勵同學「動手實作」,勇敢為自己的想法做出嘗試。不論是將設計思考導入並活用的訓練;或是培養多方位Maker技能,無非是希望能幫助同學在探索和求學的階段,更勇敢地去嘗試各種不同可能。今天也許只是短暫木工藝體驗課程,但在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皆蘊含豐富的知識與傳承經驗。有些時候,更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面對了自己的心、認識了自己的不足。期許大家不僅是習得了「一個技能」,而能靈活運用於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專業領域,讓木工藝精神源遠長流。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