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與教科部國際司司長 來訪臺大
王泰升教授《去法院相告》榮獲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出版中心主任王泰升教授《去法院相告》 榮獲中研院第七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中央研究院舉辦的第七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已於近日公布,此專書獎的目的,在於鼓勵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者出版專書,深入研究學術議題並作出貢獻,是國內學術界相當具有指標性的重要獎項。
今年最新的得獎名單中,由臺大出版中心主任王泰升教授所著的《去法院相告:日治台灣司法正義觀的轉型》獲得評審一致肯定。本書從制度面及其整體運作,指出「現代」司法裁判相較於「傳統」斷罪聽訟,存在著判調分立、審辯分立、審檢辯分立,以及行政司法分立等差異,但兩者在日治台灣國家法上卻相互交織。接著將《日治法院檔案》運用於法實證研究,收集並分析日治時期台北地方法院民刑事判決所載個案資料,詮釋人們的司法正義觀有什麼樣的轉變。本書發現,日治50年開啟了台灣人司法正義觀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路徑,但前進的步伐,亦即轉型的程度,猶相當有限,處處可見傳統司法正義觀的遺緒。
在得獎書簡評中,評審推薦本書:「透過跨學科的視野,以及兼顧量化與質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為司法正義觀在台灣社會如何發展與變遷的問題,提供了十分具有參考價值的學術觀點。本書的意義不僅在於探究法制轉換歷程中,人民是否及如何切身體驗法制轉換的影響,更在於提出司法制度發展之相關社會條件的省思。本書之研究發現及研究成果,除了帶來學術上的貢獻,對於從事司法與法制改革者而言,也能促進一定的啟發。」
專書獎頒獎典禮在12月21日於中央研究院舉辦。作者王泰升教授在得獎感言中表示,本書最初的研究動機,可追溯到1990年他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時,試圖追問只有到了海外,且本於台灣主體觀才有的疑惑,即「日本統治下台灣的法律是什麼?」王教授當年毅然為此捨棄律師,轉行做研究。而在20世紀90年代起,出現當今國內外學界所知、台灣觀點的台灣法律史,及其研究社群。這本《去法院相告》(可用台灣福佬話唸),正是立足於台灣日治時期法律史的研究成果。
繼2016年《擬造新地球》(中興大學特聘教授李育霖 著)一書後,臺大出版中心的出版品能夠再度獲得「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的肯定,我們感到相當榮幸。未來也將持續朝著「以出版引領學術」的目標邁進,替台灣社會與廣大的華文讀者引介更多優質的學術著作。
《去法院相告──日治台灣司法正義觀的轉型》書籍資訊:http://www.press.ntu.edu.tw/index.php?act=book&refer=ntup_book00992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