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生命科學院研究 揭開視覺網路發育的分子機制

更新日期:108年6月24日

圖1: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圖2:研究團隊合影

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研究團隊合影

我們能夠看到這繽紛美麗的世界完全倚靠視覺,視覺成像始於眼睛內的視網膜細胞;眼睛是靈魂之窗,透過眼睛我們才能在看到照片時勾起許多美好的回憶;所以一旦失去視覺,人生便會失去許多的光彩;但如此精密的視覺網路是如何形成的? 已知視覺系統在發育時期,有一種『視網膜波』,以一分鐘一次的速率橫掃數百個視網膜細胞,並傳播至整個大腦視丘及視覺皮質。因為一起有同步視網膜波的神經元會連接至同一處,使左右雙眼的視神經得以投射到大腦視丘的不同區域,形成精準的視覺網路。然而,迄今未明的是,視網膜細胞中是否存在某種特定的分子,可以調控視網膜波及視覺網路的形成? 生命科學院分子細胞所王致恬老師團隊與長庚大學盧主欽老師團隊一起合作,發現一種新的調控視覺網路發育的分子機制,此項研究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參考網站: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6/8/3262.long);主要敘述在發育中視網膜特定的神經元內,存在一種調控神經傳導的分子(SNAP-25b),其上特定的胺基酸(T138)被蛋白激酶A磷酸化後,可抑制神經傳導的強度和視網膜波的時空性質,而這些變化足以進一步引起全面的效應,改變視網膜連結至大腦中樞的視覺網路。

本研究歷經多年,首先要感謝生科院科技共同空間(TC1/2及TC5細胞影像平台)給予專業的技術指導;第一作者蕭愉恬博士要感謝分子細胞所全體教師的支持,使其能有機會將博士論文發表至最好的期刊;感謝在八八風災生科館停電期間,來自分子醫學所、生化科技系、生化科學所多位老師的協助,得以保存珍貴實驗材料,使研究工作能夠持續;感謝來自校方和院方的經費支持,包含臺大創始經費、系統生物學中心、長庚醫學研究計畫,和科技部計畫的支持。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