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與教科部國際司司長 來訪臺大
109年2月校長走訪臺靜農故居(圖由左至右為:葛宇甯總務長、管中閔校長及及廖文正副總務長)
109年2月校長走訪臺靜農故居
以臺灣大學為中心而興起的「溫羅汀」(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地區,擁有豐富的人文地景與歷史文化。臺大對於所屬位於溫州街的歷史建築,將以在地獨特的歷史與人文精神為主軸,鉅觀的角度來思考文化資產傳承,而非僅是以保存建築本體為單一目標,期盼能藉由師生、社區居民與藝文人士的共同參與,構思與勾勒出「溫羅汀」區域的藝文聚落藍圖。
本校未來處理和規劃歷史建築時,將擴大邀請本校老師與學生代表共同參與討論,並傾聽在地與專業意見,全面性思考有形文化資產的保存方向,並注入臺大特有的人文精神與多元思想傳統,成立臺大當代文化中心。本校目前已與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共同開始規劃,活化並營造屬於在地的藝文平台,塑造獨特的地景文化。
例如前臺灣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同時也是國內文學大師臺靜農教授的故居(台北市溫州街25號),北市府文化局在民國95年及107年兩度審查勘驗中都將其認定為不具文資價值。臺大師生共同決定以「歷史建築」或「紀念建築」的方式,以發揚並紀念「人文精神」為主軸,而非僅是單一的以保存建築結構物為目標,以更具彈性的整修與規劃活化場域,發揮更多功能與連結,常存大師典範。
臺教授故居獲得社會普遍關注,本校基於對歷史的尊重及對臺教授的感念,決定以保存、活化為原則,不以拆除為目標。經與中文系師生及學生會代表溝通討論後,凝聚共識,將以真實呈現臺教授的文學貢獻、所處時代脈絡及教授與當代社會的互動關係為規劃方向,讓故居不僅是建築,更具有文學與歷史意義。
初步規劃,整修後的故居可改為「臺靜農人文會館」或「臺靜農人文講堂」,除了呈現臺教授經歷、事蹟、文學著作、書法與篆刻作品外,並可在此辦理藝文課程和演講,與周邊社區相連結,營造人文藝術的據點與平台。未來並與周圍其他臺大所屬歷史建築形成廊帶,整體規劃後將發揮更大功能。
臺教授生前適逢抗戰動盪,一生輾轉多方,在臺大服務期間廿七年 年正是其人生精華歲月。其一生雖僅在此故居居住近六個月,但為國內現存極少數適合的紀念地點之一。本校未來針對紀念臺教授的方式與內容將成立規劃小組,邀請師生共同參與,規劃將校內課程帶進故居中,及學生人文導覽等具體行動,具體傳承臺教授留給臺大與後人的典範。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