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哥白尼學院院長暨秘書長與教科部國際司司長 來訪臺大
管中閔校長和李嗣涔前校長合影
李嗣涔前校長
管中閔校長
記者會長官和來賓合影
2009-2020 THE和QS臺大排名
國立臺灣大學於9月6日舉行109學年度開學典禮,這也是本校第92周年的開學典禮,在迎接八千多位博、碩、學士新生到來之際,學校藉此機會向社會大眾、尤其是向學生及學生家長們說明,學校歷年來辦學的努力方向及成果,下面分為攬才留才、研究提升、教學精進、國際連結、發展革新、與持續向上等六個面向說明。(相關資訊:2020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研究暨國際化成果分享記者會校長簡報PDF檔)
壹、攬才留才
攬才
在招攬優秀人才方面,學校積極以募款方式增設拔萃講座,爭取極優的教研人才及其研究團隊加入本校。今年在新進教師當中,也獲核定教育部玉山學者5名及玉山青年學者9名,不僅顯現本校延攬人才策略成效,研究聲譽也同獲肯定。本校針對新進教師住宿配住也由原本保證三年延長為五年,並提高新進專任教師辦公(研究及實驗)空間整理、實驗設備、創始研究經費獎助,以強化攬才積極條件。
留才
學校近年來設置傑出教師彈性薪資方案,今年更增設100名,同時提高獎助金額,鼓勵教師全力衝刺教學與研究表現。為協助老師們的研究更上一層樓,包括提供研究經費與補助款的「鼓勵新進與中生代教研人員」、補助建置高資本貴重儀器的「研究資源的整合與挹注」、協助提升產學競爭力的「促進產學合作、研發成果運用以造福社會」。在教師宿舍方面,刻正在六處基地新建約75戶,預定四年內完工。
貳、研究提升
論文發表與高引用成果
本校一向支持教師在各研究領域深度投入,故在研究人才培育、研究經費、研究設備上更是積極協助。於學術研究重點項目之論文發表方面,2019年各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前1%文章(Highly Cited Papers)達663篇,較前年度的611篇增加52篇,SCI、SSCI、A&HCI被引用論文達87萬6,213次,較前年度成長13%,而發表於世界頂尖學術期刊《Nature》有7篇、《Science》有4篇,以及《Cell》有1篇,各項均顯現臺大的研究質與量位居世界重要地位。
研究團隊與成果產出
本校新設產學服務組協助校內教研人員將研究成果產出,已有超過數百個研究團隊正進行國際及跨領域研究,擁有多達近 2,000 個專利。近5年完成 505 件技術轉移專案,展現本校在智財管理及加值應用能量。在擴大智慧財產方面,已有14家團隊成立的衍生新創公司,涵蓋電子、生醫等產業,突顯臺大豐沛的技術能量,透過研發成果產業化,創造社會影響力。臺大無論在學術研究、產學合作、專利技轉及衍生新創,都是臺灣極為重要的能量,為學術研究及產業升級匯集重要成果。
參、教學精進
提昇人才培育的質與量
- 固本深化,跨域創新:推動領域專長模組化的學程與學士班榮譽學程。本校開創40個跨領域學分學程及7個學士班跨域專長,提供學生多元而有系統之跨域創新的學習機會,並增加實作課程,讓學生統合運用習得之知識與技能,提升學生職涯發展之前瞻性。
- 爭取菁英與擴大希望招生:由校長親率團隊到全國高中舉辦招生說明會,積極招收優秀學生。本校更於108學年度成立「傅鐘獎學金」,每學年近80名,每位每學期獎學金10萬元,鼓勵資優高中生來本校就學。在爭取菁英學生之同時,本校也特別增加弱勢生招生名額與管道,將來更將推動鄉鄉都有臺大人的招生,縮短教育的城鄉差距。
- 提升高階人才的培育:鼓勵學士班和碩士班學生逕修博士,提供100位高額獎學金,提高就讀博士動機。
- 設立新領域國際學位學程:因應國際發展及國家產業人才需求而設立新的全英語教學之碩博士學位學程,108年通過全球農業科技與基因體科學碩士學位學程、全球衛生博士學位學程,109年也通過生物多樣性碩士學位學程,現正規劃智慧醫療相關的跨領域學位學程,以提供更符合國際發展及國家產業需求的人才。
推動新型教學法改善學習成效
- 108年起推動數位學習與實體互動的混合教學法, 109年已有超過1200門課程上傳教學影音資料,供學生隨時隨處學習,邁向未來無疆界的學習。
- 建置未來教室,提供參與式學習與鼓勵討論的環境,以數位記錄課程師生的智慧結晶,供學生課後學習和教師課後教學檢討。
- 為鼓勵所有學生至少學會一種程式語言,本校推動500 至1000人大班教學,並配置教學助理協助小組討論,讓Python和R語言等程式語言學習成為每一個學生的基礎學能。
精進通識教育
本校辦理全國性暑期跨校通識課程,解決單科大學以及小型大學校院通識資源不足困境。108年共計64所大學校院參與,開設29門課程。今年受益學生來自全國78所大學,顯示本校分享教學資源和精進通識課程的用心。
肆、國際連結
國際名校合作
本校目前已結645所姊妹校,重點互動包括交換教師與學生、及研究合作,2019年新增16所英國、法國、東歐等國名校。自2014年起啟動重點姐妹校計畫,加深與特定大學的合作。透過共同發表學術期刊論文、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產學合作及國際社會議題參與,於教學精進、學術卓越、國際連結及社會關懷上皆展現具體成效。具創新和實驗精神的無校園大學Minerva Schools at KGI(密涅瓦大學)也在2020年和本校合作,作為該校四年教育的最後一學期的學習基地,讓兩校學生透過不同文化視角交流共學。目前本校已完成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之協議洽談,哈佛中文進階學習課程將於2022暑期在本校進行。許多姊妹校也向臺大取經,或是洽談創新合作模式,以因應疫情下新型態的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合作。
國際化教學計畫
為提供本校學生與全球接軌,除了傳統的交換生計畫、暑期班、雙聯學位、三聯學位計畫外,臺大更開發多元化共學模式,讓學生可以與世界對話。每年國際來校非學位生逾2500名,出國交換生近800名;學校同時也提供更多資源及資金挹注,設立如「希望出航獎學金」等,鼓勵學生勇於走出臺灣,實現出國學習的夢想。
國際學位生高度成長
本校2019入學境外學位生逾2700名,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本校新學年的國際學位新生仍較去年也成長超過20 %,為近年人數之最。在後疫情時代,更突顯臺大在國際交流上的靈活度及創造力,我們也會持續努力,不斷向更國際化的目標邁進。
伍、發展革新
臺大的社會責任(USR)表現
建構永續社會:臺大在2019年正式成立大學社會責任(USR)委員會與常設辦公室,參考聯合國2015年發布的17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規劃臺大永續願景藍圖及執行方案,在今年6月23日發表第一本臺大《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彙整臺大在醫療研究、公共衛生教育、食品安全、食農教育、長期照護、智慧城市、永續環境與能源轉型等攸關下個世代的永續發展領域的種種具體行動。
主動保護、維護、再利用文化資產
本校資產中不乏具歷史文資價值的建築,學校已全面展開調查研究、規劃保護、老舊維護、及依法規再利用的計畫;將以最積極的態度,主動與政府相關文化資產管理單位合作。
特殊事件國際高教協助
- 2019/12-2020/1 香港大學生來校專案訪問:對應國際高教特殊情況,2019年底的「香港專案訪問生計劃」無條件接納近400位各國籍的香港學生來臺大就學一個月,不僅讓在香港就讀的大學生可以繼續未完成的學期學習,且增加其對臺灣大學學習環境與教學內容的了解,促進未來以本校為進階學位學習的可能性。
- 「新冠肺炎國際協力專案」: 在即將開學的新學期,本校也創舉開辦「新冠肺炎國際協力專案」,協助歐美以及亞洲、澳洲將近40所名校的287位博碩學士生報名,以訪問生身分於109學年度在本校就讀。
行政革新
現階段行政E化之推動,以使用者經驗與介面為出發點,貼近臺大人實際需求,藉智慧行動裝置與網路快速發展之利,打造個人化隨身行動服務,並串聯已建構之基礎E化模組,開發下一代校級核心業務,提供複合型解決方案。近期成果為:「iNTU整合式行動服務」、「教師聘任線上系統」、「電子表單服務平台」、「下一代公文系統」、「行動簽核」、「教職員數位學習平台」等,以有效協助校務發展,達成校園全方位E化之目標。
陸、持續向上
本校向來自詡為全國高教之首,在高教經費明顯遠低於鄰近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之環境中,仍然不停地正向積極求好向上。近一年來,我們開始規劃未來大學的方向,由校內師生經由發想再凝聚共識,將撰寫白皮書做為未來大學的藍圖。另外,針對一直十分重視的大學國際化、提升研究工作的質與量、與爭取海外優異人才,將更積極的推動進行;期待本校在既有穩固基礎之上日新月異、與時俱進。
結語: 向著世界名校標竿不斷自我努力挑戰,我們的成果被看見與被肯定
臺灣大學全體師生同仁長期以來在上述各個面向的努力持續不懈,且日復一日自我鞭策向上向前,動力來自內心的自發與世界名校夥伴的激勵。本校自2009年起在英國國際高教評比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 QS)之排名首次進入百大(當年為95名),11年來不僅一直保持在百名內,更是逐年上升,今年更於六月榮獲最佳的66名肯定。另外,根據9月2日最新公布的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對2021年全球高教排名,臺灣大學也榮獲全球大學排名97名,這是本校首次進入THE獨立評比百大排名,更較去年第120名進步了23名,不僅是所有臺大人努力的成果,這也是國際高等教育評比機構對本校辦學的肯定。今年「雙入百大」的成績將鞭策臺大繼續努力,永不停歇向著世界名校標竿追求卓越。
當期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