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臺灣韌性社會研究中心團隊探討放寬隱蔽持槍管制對槍枝銷售影響

更新日期:114年7月16日

圖1:臺灣韌性社會研究中心團隊探討放寬隱蔽持槍管制對槍枝銷售影響。

臺灣韌性社會研究中心團隊探討放寬隱蔽持槍管制對槍枝銷售影響。

當前國際地緣政治局勢日益緊張,社會對防衛政策與民間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視也隨之升高。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國際社會對臺海局勢的關注持續升溫,許多國際學者紛紛建議臺灣加強民防體系,藉由強化全民防衛意識與社會韌性來應對潛在危機。在民防議題備受關注之際,是否允許具備訓練背景的民防人員合法持槍,可能成為未來臺灣防衛政策中極具爭議卻又關鍵的議題。面對這樣的挑戰,來自國內外的研究與政策建議也逐漸轉向以實證資料為基礎,期望協助政府在安全保障與風險控管之間做出更精準的判斷。雖然臺灣目前尚未開放合法民間持槍,難以直接評估相關政策對臺灣社會的實際影響,但透過國際研究成果,仍可為未來政策制定提供有力參考。

在此背景下,臺灣大學教授陳由常與國外學者合作進行的研究為民防政策與社會安全提供寶貴的實證依據,於2025年刊登在行銷學頂尖期刊《Marketing Science》。研究團隊與美國最大的槍枝銷售網站之一合作,蒐集並分析2010年至2017年間美國各郡的每月槍枝銷售數據,深入探討不同政策下的購買行為變化。研究結果顯示,當政府從完全禁止隱蔽攜帶,放寬至在符合法定條件(如無犯罪記錄)下就可申請攜帶許可證時,手槍購買量顯著上升,平均增幅達21%。這一現象在高犯罪率與都市地區尤其明顯,反映出人們為了自我保護而購買適合隱蔽攜帶的手槍。唯因統計檢定力不足,此研究對於放寬管制對槍枝相關致死事件的影響並無定論。值得注意的是,當政府進一步完全免除申請許可證之要求時,槍枝購買並未因此大量增加。這顯示政策鬆綁未必會刺激購買需求,反而揭示出政策效果常受到區域特性與治安狀況的影響。

此研究釐清隱蔽持槍規範與購買行為之間的複雜關聯,提供民間持槍政策在安全與風險之間取得平衡的參考依據,不僅具備高度的學術價值,更具高度的政策意涵。透過這項研究所揭示的數據與分析,將有助政府制定更具前瞻性、正當性與社會韌性的防衛與安全政策,穩固國內社會在面對不確定國際情勢下的因應能力。

論文資訊:Jessica Jumee Kim and Yu-Chang Chen (2025), “Frontiers: The Impact of Loosening Concealed Carry Laws on Firearm Sales,” Marketing Science, 44(3), 496-504.

研究成果全文:https://doi.org/10.1287/mksc.2023.0480

捲置上方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