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新聞

臺大特色課程系列報導 — 理學院「心理與人生:新鮮人、新鮮事」

更新日期:106年10月17日

圖1:翁老師授課圖2:活動&小組討論圖3:授課

翁老師授課

活動&小組討論

授課

「心理與人生:新鮮人、新鮮事」這門課的緣起,是理學院劉緒宗院長出自於對理院學生的關心,希望學生們在求學階段身心都能維持在健康、平衡的狀態,因此與理學院副院長,同時也是心理系教授梁庚辰老師一同策劃,請心理系老師開設一門心理學知識與學生自身經驗交融的課程。透過這門課,期許同學們能夠更加了解自己、接納自我,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以及如何與他人相處,持續成長。

人生是持續成長的過程,不管在什麼階段都有改變與選擇的機會。做出選擇的同時,往往代表我們必須有所捨棄;而該選什麼未必有標準答案,需要學習的是承擔選擇的勇氣與責任。這門課邀請同學與自我對話,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誠實面對自我,並學習應用心理學知識於自己生活之中去面對各種挑戰,開啟新鮮的視野。

課程目標包含:讓同學能夠體驗自我的獨特性與珍貴性;尋求自己的定位與願景;知道如何與別人相處、如何以同理心關懷他人、及如何面對壓力與負面情緒;學習以正面的態度,利用學校資源達到持續自我成長的目標。課程中會介紹相關的心理學研究與理論,同學們在學習心理學知識的同時,也能開啟與自己的對話,省思自我,更加認識真實的自己。

本課程涵蓋七個主題。「我是誰:自我認識、探索、覺察」提供同學認識、省察自我的機會。「家人與我:我是怎麼長大的」帶領同學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並了解童年經驗對個人的影響。負面情緒的產生雖然無可避免,我們卻能夠選擇以有效、正面的方式來處理它,「我的心情:情緒與情緒管理」引導同學去正視負面情緒,並思考處理壓力的方法。「他人與我:感情經營、衝突管理」課程中淺談如何學習培養感情、與別人相處,以及如何面對衝突。「他人與我:溝通裡的同理心」讓同學們練習轉換立場,由他人的角度出發,學習在溝通時同理別人的情緒與感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我」,當真實的我與理想的我之間有落差時,我們該如何坦然接受無法改變的部分?對於可以改變的部分,如何鼓起勇氣做出改變呢?同學們在「我與『我』:平衡與調控」課程中可以嘗試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最後,「我的未來:生涯」引導同學們思考自己在大學階段的目標、價值取向,並探索未來的人生方向。

每次上課老師會先簡短介紹與主題相關的心理學知識,而後進行小組討論。在與他人分享的過程中,可以更加釐清自己的想法,並學習尊重別人分享的內容、包容意見不同的聲音,以及維護他人的隱私。課程參考資源包括書籍、哈佛開放課程正向心理學線上影片,以及繪本。同學們可到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區坐下來讀一讀繪本,將閱讀速度放慢,去細細體會每一頁所傳達的故事。

期盼同學們以開闊的心胸,積極、認真參與這門課程。希望「心理與人生」不只帶給學生心理學知識,也讓同學們找到受用一生的寶藏,能夠以中肯合宜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更寬闊的視野放眼世界。

捲置上方按鈕